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弗洛伊德主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新弗洛伊德主义

分类:【文化精萃】

20世纪前期从弗洛伊德主义中演化出来的学派。从广义上说,包括弗洛伊德最初的追随者、合作者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而就其本身来说,指的是30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的新精神分析学派。美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本世纪初的德奥有很大不同,精神病的致病因素主要不是性压抑,而是经济危机、拜金主义、人伦关系等经济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加上当时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等人文学科的重大发展所提供的理论境况,使得新弗洛伊德主义比经典弗洛伊德主义社会文化色彩更浓、生物学的和性本能的色彩减弱。同时,美国实用主义、行为主义的渗透和影响,也成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特点之一。

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尔妮、沙利文、弗罗姆。霍尔妮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人心理形成的决定作用,认为充满敌意的外界环境引起的“原始焦虑”,是精神病和自我异化的根源。沙利文提出“人际关系说”,强调人际关系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弗罗姆的“逃出自由说”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他更加重视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问题。新弗洛伊德主义对精神分析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进一步突出了自我在人格中的地位。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本我是中心,自我只能起辅助作用。新弗洛伊德主义者则认为,自我是一个独立的理性指导系统,而不是本我的附庸,它有自己的能量来源和动机目的,在人格中发挥着自主性的机能。(二)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于人格形成及发展的重大影响。弗洛伊德认为,对人格起决定作用的是本能和性力,新弗洛伊德主义者们在不同的层次上都把社会因素看成决定性的。

随着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修正和发挥,精神分析学更富于现实性色彩,被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应用。新弗洛伊德主义的局限性主要在于:(一)对于社会因素的理解过于狭隘,表现出明显的心理主义;( 二)政治倾向上的改良主义; (三)思想观点上的神秘主义。

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从弗洛伊德主义分化出来而流行于美国的精神分析文化学派或社会学派。因为不断有人同弗洛伊德发生意见分歧而自立门户,于是弗洛伊德本人的学说被称为经典精神分析学,从中分化出来的各派则冠以“新”、“非”(或“后”)表示区别(后弗洛伊德主义指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形成自己的观点是受了19世纪科学机械论和实证主义的强烈影响。但从19世纪末以后出现的各种新学科认为,不用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参照系也可能对人进行观察。人是包括他的环境在内的种种不同的社会势力和制度的产物,是社会的动物,因而不能完全当做生物学上的动物进行研究。另一方面,30年代之后,由于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影响,精神病发病率大为提高,而患者的病因明显地应该归结为当时社会上种种复杂因素,这自然使人更加怀疑弗洛伊德对于精神病病状的意义和致病原因等的分析,认为他的观点并不具有普遍性。因为受到最大挫折和压抑的,过去可能是性欲,现在则是进攻倾向或安全需要了。这样,一些从欧洲、特别是从德国移居美国的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理论家就表示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要求抛弃作为性欲能量的里比多概念以及人格结构学说,而把文化、社会条件和人际关系等因素提到精神分析的治疗原则和人格理论的首位。逐渐地,他们得到了新弗洛伊德主义的名称。但新弗洛伊德主义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流派,其代表人物在理论上各有侧重,意见常常很不一致,主要包括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说”、霍尔妮的“基本焦虑说”、弗罗姆的“规范人本主义”、卡丁纳的“文化说”和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它们的共同特征是:(1) 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主张精神分析的方向应从生物学转到社会学,它应自视为一门社会科学,因而应从社会情境的要求中去探寻人类动机的源泉。 (2) 强调家庭环境和童年经验对人格发展的重大作用。 (3) 重视自我的整合和调节作用,对精神病的治疗持乐观态度。必须指出的是,新弗洛伊德主义虽然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作了不同的解释,但仍然保留了诸如无意识动机作用、压抑和抵抗、精神决定论、移情作用、自由联想法等精神分析学说最基本的概念,它所增加的新概念,如“基本焦虑”、“原始恐惧”、“逃避自由”等,虽然有所不同,但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归根结底仍然是无意识的驱动力和先天潜能,不过是表现在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之中罢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