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方以智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方以智墓分类:【传统文化】 在安徽枞阳城东北30公里的浮山东麓。方以智晚年隐居浮山,为僧讲道,卒后葬于此。墓道前有一座牌楼门和一块直立的石碑。墓周石砌,黄土封顶,前有碑,不书清代年号。因方以智怀念明朝,故自撰碑文不书清代年号,入殓时亦着明代服装。墓一度被毁,后修复。他出家后,更名大智,字无可,故山上华严寺后面建有无可禅师爪发塔。塔与墓并存,为他处所不见,亦为浮山古迹增色。 在枞阳县浮山东麓。方以智(1611―1671年),字密之,号曼公,桐城人。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有明季四公子之称。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授检讨。明朝灭亡,他愤而出家,改名大智,字无可,号弘智,又号药地。他坚决反清,誓死不仕清朝。方以智博学多才,诗词书画、琴棋射数、医药物理,无不精研,是位大科学家,著《物理小识》。晚年于浮山礼佛,死后葬此,因怀念明朝,墓碑不书清年号。 位于浮山北麓。墓周有白玉石栏杆围护,墓碑刻“方密之先生之墓”。侧为其夫人潘氏墓。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安徽桐城人,崇祯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博学多才,对天文、地理、礼乐、声律、诗词、书画、琴棋、医药等均有研究,尤精哲学思辨。明亡后,愤而削发为僧,改名大智,字无可,号弘智,礼佛于枞阳浮山。清帅马蛟腾曾诱降:“官服在左,白刃在右,易服则生,否则死。”他引颈就刃,马不能屈。晚年赴吉安谒文天祥墓,行至万安而殁,归葬浮山。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