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音集韵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五音集韵

韵书。十五卷。金韩道昭撰。韩道昭(生卒年不详),字伯晖,号昌黎子。真定松水(今河北正定县)人。其父韩孝彦曾撰有《四声篇海》,该书将《玉篇》五百四十二部按三十六字母顺序排列,又据《类篇》、《龙龛手鉴》等书,增设了三十七个杂部,共计五百七十九部;凡同母之字,以四声列先后,每部之中又依字之笔画多少为次,书约成于金章宗明昌、承安年间(1190—1200)。韩道昭在该书基础上,增订修改,成《五音集韵》,书约成于金泰和八年(1208)。
平声分上、中、下,又各分两卷;上声、去声、入声各分三卷。此书对《切韵》系统韵书进行了改革,具体体现在:一、改变了以前韵书之分韵,并《广韵》二百零六韵为一百六十韵。这一百六十韵并非完全依照《广韵》所注独用、同用之原则,而是参考并吸收了当时北方话实际之音读而成。二、全书编排之体例与以前之韵书有很大改变。各韵内小韵首字前加圈,圈内标明三十六字母,次序为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晓、匣、影、喻,来,日。一韵之中如有开口合口之别,则分别排列,并用㊀、㊁、㊂、㊃、注明等列。
《五音集韵》,“五音”即指牙、舌、唇、齿、喉五个发音部位,全书所收字数为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个,与《集韵》同,可知盖以《集韵》为底本,故名。全书注释基本依《广韵》,略有更改、增删;反切基本沿用《广韵》,间或采用《集韵》,也有一部分系自选的,如“洪”,《广韵》“户公切”,《集韵》“胡公切”,而此书作“户工切”。此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代北方实际语音之情况。
书前有韩道昇《序》,云:“至大金皇统年间(1141—1149),有洨川荆璞,字彦宝,善达声韵幽微,博览群书奥旨,特将三十六母添入韵中,随母取切,致使学流取之易也。”可见以三十六字母为序排列,非韩道昭首创。虽然如此,但荆彦宝之著作无从可见,而韩道昭之方法,为后世音系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是应予肯定的。
此书主要价值在于,对《切韵》音系韵书进行了改革,根据实际语音对韵书之韵部加以归并,这种归并尽管尚未摆脱传统韵书之影响,还不够彻底,但毕竟是迈出了一步,因此在汉语言学史上应有着极重要之地位。可惜此书以前不为人所重。
有金刻本,以及元、明刻本,明万历之后无新刻本,金刻注少,元、明两代增加了不少注文。

五音集韵

(金)韩道昭著。15卷。道昭增订其父韩孝彦所著的《四声篇海》,重编为《五音集韵》。收字大抵以《广韵》、《集韵》为蓝本。并韶部为160。各部的字依“三十六字母”排列。有明正德和崇祯年间的刊本。

五音集韵

十五卷。金韩道昭撰。韩道昭字伯晖,真定 (今河北正定县) 人。韩孝彦子。孝彦曾撰《四声篇海》。《五音集韵》成于金泰和八年(1208年),一说成于韩道升写序的那一年,即金崇庆元年 (1212年)。是书所收之字,大抵以《广韵》为蓝本,增入之字则以《集韵》为蓝本,适当考虑当时的实际语音修订而成,是改良韵书的代表作品。这部韵书正式开始并韵,把《广韵》的二百零六韵并为一百六十韵。这种归并虽然参照了《广韵》、《集韵》的“同用”例,但并不完全一致,如依《集韵》“通用”例,二百零六韵可并为一百零八韵,但本书仅并为一百六十韵。又如“文”“欣”《集韵》已注明“通用”,本书反而分为独用。这些不相一致之处,为语音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本书的最大改革是在编排体例方面。《广韵》、《集韵》、《礼部韵略》等,每一韵下各小韵之间没有明显的内在联系,《五音集韵》则把各小韵按三十六字母顺序排列。其次序是: 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晓匣影喻来日。这就等于为每个小韵标明了声类。同时,每一声类的字如果是分开合的,则开合分别排列,并注明等列。这种改革很明显是等韵图影响的结果。《四库全书提要》卷四二云:“世称以等韵颠倒字纽始于元熊忠《韵会举要》,是书以三十六母各分四等排比诸字之先后,已在其前。”《五音集韵》的改革,对后代韵书产生很大影响,其后的《古今韵会举要》、《韵略易通》、《五方元音》等皆沿用本书体例。是书释义之例仿效《集韵》,先注切语,后释字义。有元至正十年(1350年)重刊小字本; 明成化、正德、万历、崇祯刊本多种; 清代未刊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