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晁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晁错

分类:【传统文化】

西汉政治家、政论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少学申商之术,以文学为太常掌故。后为太子家令,以多谋善辩得太子(后为景帝)宠信,称为“智囊”。景帝时,迁御史大夫,宠信冠于九卿。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主张积极防御匈奴。又建议削夺诸侯王封地以巩固中央政权,法令多所更定。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以“清君侧”叛乱,景帝用袁盎计斩错于东市。其政论文以《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言兵事疏》最为有名。其文议论犀利,分析透辟,逻辑严密,言辞雄辩而通达流畅,对后世政论文颇有影响,被鲁迅誉为“西汉鸿文”。

西汉政治家、散文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初从张恢学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文帝时,以通晓文献典故,任太常掌故。曾奉命从故秦博士伏生受今文《尚书》。后迁博士、太子家令,为太子(即景帝)宠信,号为”智囊”。其时,晁错多次上书文帝,对当时的国家政务提出看法与建议。所上《言兵事疏》,论述了抗击匈奴的战略和策略;《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建议徙民实边,寓兵于农;《论贵粟疏》中,建议文帝施行纳粟授爵,重农立本的政策。他还曾力主削弱诸侯王势力,切中时弊,得文帝赏识。文帝后元七年(前157),文帝去世,景帝即位。晁错迁为内史,多次请求单独与景帝议论国政,景帝经常采纳他的建议,幸倾九卿。景帝前元二年(前155),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后向景帝提出《削藩策》,主张削去犯有罪过的诸侯王的支郡,特别指出吴王刘濞必定反叛,削他的封地,反得快,祸害小;不削他的封地,反得迟,祸害大。次年,吴楚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大臣窦婴、袁盎等以此迫使景帝默许,将晁错斩于长安东市。《汉书?艺文志》法家有《晁错》31篇,多数已不存。今有清代马国翰等人的辑本。著名的政论文是《募民实塞疏》和《论贵粟疏》。议论切实中肯,逻辑严密,语言清晰流畅,表现出晁错匡正时弊,维护西汉中央政权的政治热情。《史记》、《汉书》皆有传。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