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曹子建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曹子建集分类:【文化精萃】 别集名。三国魏曹植撰。原集30卷,已佚。今本10卷为宋人所辑。凡赋4卷,诗1卷,乐府1卷,文4卷。前期内容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和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内容抒发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艺术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后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有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陈思王集》。清丁晏《曹集诠评》、朱绪曾《曹集考异》。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幻文有《曹植集校注》。 诗文集,10卷,三国魏曹植撰。植著赋、颂、诗、铭、杂论百余篇。原集已佚,此本乃宋人所辑,凡赋四卷,诗一卷,乐府一卷,文四卷。有影印宋大字本和明话字本。清丁晏撰《曹集铨评》十卷,附选文一卷,搜辑较为完备,有同治金陵书局本。曹操与曹丕、曹植父子是汉末魏初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人称“三曹”。曹植作为建安诗歌创作高潮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以数量和质量而论,均超过了他的父兄。《曹子建集》中的诗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多表达作者在乱世之际,济世安民、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后期作品因受曹丕父子猜忌,主要表达理想与现实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比前期大大前进一步。如是集卷六中《野田黄雀行》一首,通过黄雀投罗的比喻,抒写朋友遇难而自己无力援救的心情;《赠白马王彪》写作者与白马王曹彪在回国途中被迫分手的悲愤情绪,感情真挚而又沉痛,是曹植后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艺术表现上,曹植的诗能灵活自如地采用五言诗的形式,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而且显现出“辞采华茂”的特点和鲜明的独创性,改变了汉乐府的古朴风格,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又向前推进一步。刘宋时代的谢灵运说:“天下文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充分说明曹植在文学上的突出贡献及其创作才华。 别集名。三国魏曹植(字子建)作。原有集,久佚。今本10卷乃宋人所辑。计诗、赋6卷,铭、赞、表、章、书、序、诔、哀辞、论说等4卷。有影印宋大字活本及明活字本。别有明舒贞刻10卷本,薛应旗刻4卷本、张溥刻2卷本,均名《陈思王集》。清丁晏撰《曹集诠评》10卷,附逸文1卷,搜辑较为完备。有同治间金陵书局刻本。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2卷,考订较详。集中计存诗80余首,以五言诗为主,前期诗歌多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情调开朗乐观,如《白马王》、《薤露篇》等。少量诗作描写乱离社会的残衰现象,如《送应氏》等。同时也有一些反映贵族生活和情趣的无聊之作,如《斗鸡》、《公宴》等。后期诗作由于作者生活境况的变化,多以愤激心情反映遭受迫害的痛苦及自己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其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杂诗》等。植之诗作,大都内容充实,形式完美,笔力雄健,慷慨悲壮,辞藻秀丽。钟嵘《诗品》称其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集中存赋40余篇,多为述志、咏物之作,取材广泛,体制短小,有强烈抒情色采,代表作有《洛神赋》、《鹞雀赋》、《蝙蝠赋》等。集中还另存散文较完整者近百篇,内容广泛,品种丰富多采,艺术上同其诗一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点,自然流畅,情文并茂,著名的有《与杨德祖书》、《与吴季重书》、《求自试表》、《求亲亲表》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