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曹操兴学举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曹操兴学举才

分类:【地域文化】

曹操,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十一岁时,东汉灵帝中平年间,曾任济南国相,治所在东平陵(今济南市东郊有平陵城故址)。任职后,整顿吏治,铲除地方积敝,减轻人民负担,使济南国十县“奸宄逃窜,郡界肃然”。汉献帝初平三年,军阀混战时占据青州,镇压青州黄巾义军,收编精锐,号为“青州兵”,随后平定兖州全境。曹操是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在戎马倥偬之际,一方面注重发展经济,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另一方面,为壮大势力,广招人才,发展文教事业。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五月,于邺城南(今河南临漳县)作泮宫,兴官学,培育人材。同时,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到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七年中连续三次下令求贤。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政策,用人唯才,主张大力进用寒门,打破世族门第观念。认为一个人虽出身贫贱,德行虽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但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也应破格录用。与此政策相适应的九品中正制度随之产生,在下求贤令的同时,于州郡县置大小中正官负责,评人物为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由于兴学求贤政策的实施,三国之中,曹魏的势力最为强大,人才济济,“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