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著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著作分类:【传统文化】 《论语》一书的原作者不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上看,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和耳闻的传说而写成的。着笔开始于春秋末期,成书于战国初期,出于不同时代不同人之手,最后编纂者可能是曾参弟子。传到汉朝,有今文本的《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及古文本的《古文论语》21篇等三种不同的本子。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共20篇。每篇包括若干章,一章记一件事或者几句话。 《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的言行。孔子(约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山东曲阜人,做过鲁国的中都宰,并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他删订的鲁史《春秋》,是现存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论语》一书是反映孔子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也因此被推崇为儒家的最高经典。 《论语》除记录孔子的言行以及孔子答弟子问以外,也还记载了孔子弟子之间的相互言谈。它的内容丰富,涉及的方面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事的道理,几乎无所不包。这里面包含着孔子的渊博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其中有些言论可以看作格言,可供后人借鉴。 从散文发展的历史来说,《论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语录体散文,也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突出的成就是语言精炼,文字简单质朴,但含义深婉。往往通过极简短的一则对话,就阐明了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并把对话人的神情语态简括而又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而且感情深厚,使人读之意味隽永。在语言的运用上,它的确是有独创性的,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