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朝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朝服

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君臣朝会时所穿的礼服。如上古的皮弁、玄端之类。《论语?乡党》:“吉日,必朝服而朝。”亦称具服。官定服饰之一,具体应用上与祭服、公服、常服有区别。朝服只在郊天祭祀等大典,或大朝会表示庄严慎重场合才服用,一般参见及平居生活皆不穿。朝服制度因时代不同而有区别。以宋代品官朝服为例:上朱衣,下朱裳,即是穿绯色罗的袍和裙,里面衬以白花罗的中单,束以罗大带,并以革带系以绯色罗的蔽膝,挂以玉剑、玉佩、锦绶,着白绫袜和黑皮履。朝服因官职大小而有所不同,六品官以下无中单、佩剑及锦绶。

古代帝王、大臣们的服饰之一。仅次于冕服。一般为皇帝和百官在大朝会、大册命等重大仪式上穿着。各朝朝服有不同定制,但都要求高雅、大方和富有高贵气质。如宋代,皇帝服用时,需戴通天冠,上穿绛色纱袍,衬里用红,领、袖、襟、裾均缘上黑边,下着绛色纱裙及蔽膝,颈项下垂白罗方心曲领一个,腰束金玉大带,足穿白袜黑舄,另挂佩绶。皇太子服用时,着服与皇帝大体相同,只是冠改为远游冠。百官们服用时,需按规定戴进贤冠、貂蝉冠和獬豸冠,上穿绯罗袍、白花罗中单,下着绯罗裙及绯罗蔽膝,并皂缥袂,白罗大带,白罗方心曲领,足穿白绫袜,皂皮履。另外朝服的颜色有时随季节不同而变化,《后汉书?舆服志》:“服衣深衣,制有袍,随五时色。”所谓“五时色”,即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

又称“具服”。是帝王百官后妃命妇参加朝会大典时穿的礼服。周代天子、诸侯、卿大夫以冕服作为朝服,王后则用白色的展衣来礼见周王和宾客。汉代是以冠服作为朝服,天子百官朝会之时头戴冠,身穿按季节分色的五色袍。所谓五色袍是指春青、夏朱、夏末黄、秋白、冬黑等五色,但虽有五色之别,上朝时则只能用黑色。汉代朝服的衣式是深衣制,也即上衣下裳互相连属。腰系大带、革带,以佩挂蔽膝、佩绶、佩剑,脚穿袜履。汉代朝服是按所戴的冠以及冠梁的多少和佩绶的颜色、长短、织法来分别等级的。天子的朝服用通天冠,太子诸王用远游冠,文官用进贤冠,武官用?冠,侍御史、廷尉等执法官用獬豸冠。公侯的进贤冠用三梁,中二千石至博士二梁,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学弟子一梁。诸侯王赤绶四采三百首,皇太子为三百二十首。公侯、将军金印紫绶,二采,一百八十首;九卿、中二千石银印青绶,三采; 千六百石铜印墨绶,三采,至二百石绶黄绶。汉代的后妃命妇以蚕服作为朝服,也为深衣制,等级的区别在于服色、首饰、佩绶的不同。从汉代开始以袍作为朝服,历代沿用一直到明朝。魏晋之际,各代君王及朝臣也皆以袍作为朝服。南北朝时期,开始以绛纱袍作为朝服,内服中单,佩上方心曲领、白假带、革带、蔽膝、剑、玉佩、绶、白袜、黑履。因南方的天气燥热,故南朝的天子与百官,偶尔也以单衣作为朝服。南朝的朝服,绛纱袍外,有时还要套穿朱衣和裙, 故北周武帝于袍下加

, 这样既不违古制, 又便于穿着。同时南朝的朝服,也是按时分色的。隋唐天子礼重用绛纱袍,红裳; 礼轻则用绛纱衣,素裳,百官用绛纱单衣。宋明两代则改为绛纱袍、绛纱裙,百官用绯色罗袍和罗裙。后妃命妇的朝服,从隋唐开始改用?衣、翟衣,宋明两代又加上凤冠、花钗冠。清代以满族传统服装取代汉族服制。朝服分冬、夏两种,采用上衣连下裳制。天子宗室百官朝服有冬、夏朝冠、朝珠、朝带、朝靴、朝袍。天子冬用紫貂皮,夏用缎,服色一般用明黄,祭天用蓝,朝日用红,夕月用白,前后裳绣十二章纹。皇子用金黄色,亲王郡王用蓝色及石青色,以下官员也用蓝色或石青色。后妃命妇有朝袍、朝冠、朝褂、朝裙、朝珠等等。用顶子、花翎、朝珠、朝带、服装纹饰的颜色、质料、数量作为区别身份等级的标志。

清代皇帝朝服

清代君臣朝会时所穿的礼服。尊卑异。衣饰有长袍,披肩领,马蹄袖,裳打裥。皇帝朝服为明黄色,披领和袖子为石青色,祀天为蓝色,朝日为红色,朝月为月白色,领、袖的边缘为片金。冬季的朝服为海龙紫貂滚边。服饰有十二章纹图。皇子和钦赐功臣的朝服为金黄色。亲王、郡王及有品级官位的文武大臣之朝服多为石青色、蓝色或其它规定的颜色。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