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朴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朴学分类:【传统文化】 经学、训诂学名词。始见于《汉书?儒林传》。原义为“质朴之学”,指两汉经学中的古文学派与其治学作风。古文经学派认为,文字训诂乃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说文?序》)。只有彻底解决了文字训诂的问题,才能正定是非,才能“本立而道生”(同上),所以在解释儒经时,特别注重文字词语的训诂考证,同时也对文字训诂等做了较为科学扎实的研究,治学谨严,朴实无华,故称“朴学”。如贾逵、马融、许慎、郑玄等人,凡给儒经作注、发挥经义,或撰写文字训诂著作,都是这样。后至清代也指乾嘉时期非常讲究训诂考证的经学学派。此派治学重名物训诂、轻义理空谈,人称“汉学”,与“宋学”相对。其学风则系师法两汉古文经家而来,又称“朴学”。朴学在经学和训诂学上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取得了卓越成就,还为治学树立了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对传统的语言文字之学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汉朴学基本上还局限在经学的范围之内,未能有更广、更大的建树;清代“朴学”也没有摆脱经学的束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