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公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公朴分类:【文化精萃】 爱国民主人士。原名永祥,号晋祥、朴如等,原籍江苏扬州,生于镇江。1925年在上海沪江大学读书时参加“五卅运动”,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赴广东,在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工作。1928年到美国雷德大学政治系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和群众文化教育工作,任环球通讯社社长。1932年后在《申报》总经理史量才的资助下,创办《申报》附设的流通图书馆、业余补习学校和妇女补习学校。1936年1月任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同年11月23日与沈钧儒、邹韬奋、史良、沙千里、章乃器、王造时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世称救国会“七君子事件”。抗日战争爆发后被释出狱。1938年在武汉与沈钧儒一起创办《全民》周刊。1939年6月起,带领抗战救国教育团深入晋察冀、晋冀鲁豫边区参观访问,并从事抗战救国的宣传教育工作。1940年写成《华北敌后――晋察冀》一书,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看作中国的希望。1942年在昆明创办北门书屋,出版进步书刊。1944年与闻一多等编辑《民主周刊》。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与陶行知共同创办社会大学,主编《民主教育》。同年2月在重庆“校场口事件”中被国民党特务打伤。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与闻一多发起、呼吁《和平宣言》的万人签名活动。7月11日晚遭国民党特务枪击,12日晨牺牲。骨灰葬于上海龙华公墓。著有《怒涛集》、《读书问答集》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