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杜因拜专扎坤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杜因拜专扎坤节

分类:【传统文化】

锡伯族传统节日。“杜因舜专扎坤”是锡伯语音译,意为夏历四月十八日。故亦称“四?一八”节。又称“娘娘会”、“怀亲节”、“西迁节”。节期在农历每年四月十八日。流行于新疆伊犁地区、东北和北京。锡伯族人民在公元16世纪以前,劳动生息在我国东北地区。最早是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活动,后来移居嫩江和松花江流域。清康熙初年,锡伯族由科尔沁蒙古属下编入满洲八旗,迁居辽宁境内。18世纪中叶清政府在伊犁设将军衙门,统辖新疆。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廷从盛京所辖的17个城镇中,抽调锡伯族官兵1016人,连同家属共3164人,分编成10个札兰(队),在满族协领哈木古朗和城守尉喀什尔西带领下,于夏历四月十八日从盛京(今沈阳)启程,经长途跋涉,历万苦干辛,于乾隆三十年七月,抵达新疆伊犁地区“屯垦戍边”。后即长期住留,与当地各族群众共同开发和保卫新疆。在锡伯族群众的心目中。1764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在东北家庙祭祖话别,开始震古铄今的西迂壮举,是神圣而难忘的大事件。故以节日纪念之。届时,新疆的锡伯族要野游踏青,郊宴聚会,赶庙会,逛集市,吃鲜鱼,做蒸肉,请老人讲述西迁故事,还要举行歌舞、赛马、叼羊、射箭、摔跤等文体活动。东北地区的锡伯族群众,在节日里要到家庙太平寺进行祭祀,缅怀西迁的先祖。近年在北京的锡伯族群众,每至农历四月十八日,便在中央民族学院或民族宫举行联欢纪念会,重温这段历史,加强感情联系,并邀请一些黑龙江的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同胞参加。这些民族过去在东北都有渔猎生活的经历。锡伯族著名叙事长诗《迁徙之歌》就是描写西迁的悲壮历史事件的,在少数民族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锡伯族传统节日。“杜因拜专扎坤”是锡伯语音译,意为夏历四月十八日。故亦称“四?一八”节。又称“娘娘会”、“怀亲节”、“西迁节”。节期在每年四月十八日。流行于新疆伊犁地区、东北和北京。锡伯族人民在公元16世纪以前,劳动生息在中国东北地区。最早是在大小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后来移居嫩江和松花江流域。清康熙初年,锡伯族由科尔沁蒙古属下编入满州八旗,迁居辽宁境内。18世纪中叶清政府在伊犁设将军衙门,统辖新疆。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廷从盛京所辖的17个城镇中,抽调锡伯族官兵1016人,连同家属共3164人,分编成10个札兰(队),在满族协领哈木古朗和城守尉喀什尔西带领下,于夏历四月十八日从盛京(今沈阳)启程,经长途跋涉,于乾隆三十年七月,抵达新疆伊犁地区“屯垦戍边”。后即长期住留,与当地各族群众共同开发和保卫新疆。在锡伯族群众的心目中,1746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在东北家庙祭祖话别,开始震古铄今的西迁壮举,是神圣而难忘的大事件。故以节日纪念之。届时新疆的锡伯族要野游踏青,郊宴聚会,赶庙会,逛集市,吃鲜鱼,做蒸肉,请老人讲述西迁故事,还要举行歌舞、赛马、叼羊、射箭、摔跤等文体活动。东北地区的锡伯族群众,在节日里要到家庙太平寺进行祭祀,缅怀西迁的先祖。近年在北京的锡伯族群众,每至农历四月十八日,便在中央民族大学或民族宫举行联欢纪念会,重温这段历史,加强感情联系,并邀请一些黑龙江的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同胞参加。锡伯族著名叙事长诗《迁徙之歌》就是描写西迁的悲壮历史事件的,在少数民族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