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杨晦分类:【文化精萃】 剧作家、文学理论家。原名杨兴栋,号慧修。辽宁省辽阳市人。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沈阳、太原、北京、天津等地从事中等教育工作,同时从事创作和翻译。1941年至1947年先后在西北大学、中央大学和上海幼稚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后去香港。1949年从香港回到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和系主任,并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学评论》常务编委等职。从二十年代始就活跃于文学舞台。1925年与冯至等组织沉钟社,创办《沉钟》月刊和半月刊。后又在《新中华报》和《华北日报》副刊作编辑,抗战期间与郭沫若一起为《文汇报》编辑《新文艺》周刊。主要剧作有《除夕夜及其它》、《谁的罪》、《来客》等。翻译了罗曼?罗兰的《悲多汶传》、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等,以及文学评论集《文艺与社会》等。 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教授。原名杨兴栋,号慧修。辽宁辽阳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在校期间,受到新思想新文学的巨大影响,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年毕业回沈阳,任教于沈阳第一师范学校,不久以煽动风潮的罪名被驱逐出校。1922年写出社会问题剧《谁的罪》,颇有影响。1925年秋,与冯至,陈翔鹤、陈炜谟等人在北京组织沉钟社,创办文学刊物《沉钟》。在参加沉钟社的八年中,主要进行剧本创作和翻译工作。写出 《除夕》、《庆满月》、《老树的荫凉下面》等多部剧作。翻译出版了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埃斯库罗斯的 《被囚禁的普罗米修斯》,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及莱蒙托夫的小说《当代英雄》。建国后,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教务长等职,兼任中国作协理事。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工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