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梁辰鱼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梁辰鱼

分类:【传统文化】

明代戏曲作家。字伯龙,号少白,又号仇池外史。昆山(今属江苏)人。以例贡为太学生。据明末清初张大复《昆山人物传》记载,终年73岁。创作活动主要在明嘉靖后期至万历初期。年轻时喜谈兵习武,轻视文墨,不肯就诸生试,勉强补太学生,但未入学。精通音律,喜好戏曲,约在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腔进行整理加工创新的同时,他创作了以昆腔演唱的传奇《浣纱记》,第一次成功地把昆腔新调“水磨调”运用于戏曲舞台,对昆腔的传播与发展有相当影响。又作杂剧《红线女》、《红绡》,后者已佚。《红线女》据唐人传奇小说《红线传》改编,《红绡》亦根据唐人传奇小说《昆仑奴传》改编,后人合称《双红记》。其剧作语言华美,适于舞台演出,很受欢迎,有“吴阊白面冶游儿,争唱梁郎雪艳词”之说。另有散曲集《江东白苎》和《二十一史弹词》等。参见“浣纱记”。

明代戏曲家。字伯龙。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平生慷慨侠义,足迹遍及吴楚,但仕途不利。与“后七子”中的李攀龙、王世贞交往甚密。他善作词曲,在当时的戏曲界享有盛名。所作《浣纱记》是首先用经过改进的昆调演唱的传奇戏,对昆腔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浣纱记》通过西施、范蠡的悲欢离合,表现出吴越两国的兴亡,作品歌颂了为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范蠡和西施。通过戏曲情节明显地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爱情幸福之上,这在以前的戏曲里是很少见的。它对当时大量宣扬愚忠愚孝的剧坛,进行了冲击,产生了积极影响。其后,以《浣纱记》为基础的戏剧大量涌现,一直流传至今。其作品还有杂剧《红线女》、《红绡》,散曲集有《江东白乞》和《二十一史弹词》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