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植物名实图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植物名实图考分类:【传统文化】 清代植物学专著。吴其?(1789―1847)撰。此书于作者逝世后第2年,即道光二十八年(1848)由陆应谷刊于太原,《清史稿?艺文志》“谱录类”著录。作者参考文献资料800余种,结合实地调查研究心得,先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辑录有关植物文献分类汇编而成,收植物838种。后成《植物名实图考》,计38卷,12类,收植物1714种,较《本草纲目》增加519种。广及19个省。描述每种植物形态、性味、产地、用途等,尤重药用价值及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植物的考订,纠正了以往本草学家若干错误。所绘制的精确附图,颇能反映植物特征。德人毕施奈德《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1870)认为附图“其精确者往往可以鉴定科和目”。该书开我国植物志先河,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是研究我国植物种、属及固有名称的重要参考资料。 作者吴其浚(1789―1847),字论斋,别号雩娄农,河南固始人,1817年进士,曾任不少显赫官职,然为他扬名的不是其“官宦半天下”,而是其《植物名实图考》。吴氏对植物研究很感兴趣,他每到一地,便留意观察,采集植物标本。他从古籍以及当时人的著作中广泛搜集有关记载和议论,编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又根据多年对植物的研究所得,写得这种《植物名实图考》。二书于1848年刊行。 《植物名实图考》38卷,分12大类:谷、蔬菜、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毒草、群芳、茅草、果、木,共计植物1714种,重点叙述了各种植物的形态、颜色、味性、用途和药用价值,所述植物产地涉及我国19个省,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区域性植物志。本书着重于植物的名与实的考证,吴氏通过深入实际的研究,纠正了一些本草学家的错误。本书广泛收集了民间医药经验,如“金不换”具有“根止吐血”效果。本书对于植物的地方名、土名也很重视,这些名称来自民间,反映劳动人民对植物形态特征和功效的认识。本书所附植物图绘十分精美,大多是根据植物的生长状态来绘制的,形象逼真,直至今日仍不失为植物分类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不仅在本草学方面,而且在农业、林业及园艺等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可贵的资料。本书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对世界植物学发展作出了贡献。1870年德国布瑞施奈德认为书中图绘的精确程度可资以鉴定植物的科和目。1884年在日本首次重刻此书,对它评价颇高,为日本植物学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