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楷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楷书

分类:【传统文化】

书体的一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凡具有法度,可供楷模的书体。清代刘熙载《书概》有“楷无定名,不独正书当之”之说。狭义即真书、正书或正楷。初起于汉末,系减省汉隶的波磔,增加笔画的钩?而形成。字体方正,笔划平直。历代以钟(繇),王(羲之)为正楷之祖。其体始于魏,发展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唐代欧、虞、颜、柳风格各异的楷书,为后世楷模。

近代汉字字体的一种,是对隶书略加改造而成的。它保存了隶书的结构,去掉了隶书的波挑,字体端庄,书写便当。大约在东汉末年形成,到魏晋时代就逐渐成熟了。这种新字体开始时仍被叫作隶书,六朝以来又叫作真书、正书,说明当时它已是人们通用的正体字。到了唐代,这种字又有了大的发展,大概是由于它可作人们学习楷模的缘故,故称为楷书。楷书的特点是字的笔画横平竖直,结构紧凑,气势流畅,形体优美。

由于楷书比隶书好写,比草书好认,所以从魏晋以后就取代了隶书,成为通用字体,一直应用到现在。宋代印刷术发展起来了,在楷书的基础上又逐渐形成了几种专供印刷用的字体,如宋体、仿宋体、黑体等。这些字体,都是楷书的变化应用。

①亦称“正楷”、“正书”。始于汉末。其笔划平直,形体方正,故名。它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来,但减省了汉隶的波磔,又不像草书那样放纵难认,故成为常用书体之一。据《宣和书谱》记载,东汉书法家王次仲以隶字作楷法、为楷书之祖。而西汉末年隶字石刻间有楷书笔意,当为楷书之滥觞。②指“真书”。但亦有人主张将“楷书”与“真书”区别开来,认为只有像卫夫人、王羲之父子、欧阳询、虞世南、智永、颜真卿等七家字体端正、用笔合法者才称得上“楷书”,其余不过真书而已。③凡是具有法度、可作楷模的书体,均可称为楷书。如汉北海敬王睦善写大篆,世人以为楷书,即其例证。

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又叫真书、正书。“楷”是规矩整齐、可为楷模的意思。楷书是从隶书发展演变来的,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是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楷书同汉隶的基本结构相同,主要区别是笔形不同,楷书的笔画没有波磔,字形方正,书写简便。世传魏初的钟繇(?~230年)为“真书之祖”,虽无手迹流传,法帖中有《贺捷》、《季直》等真书的章表。楷书在应用中得到了不断发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