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歃血为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歃血为盟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结盟时的一种仪式。歃血,一说以口含血;一说以指歃血涂于嘴上,表示忠诚。亦作“唼血”。《礼记?曲礼》下:“莅牲为盟”。唐孔颖达疏:“盟者,杀牲歃血,誓于神也。……盟之为法,先凿地为方坎,杀牲于坎上,割牲左耳,盛以珠盘。又取血,盛以玉敦(食器),用血为盟书,成乃歃血而读书。”《谷梁传》庄公二十七年:“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淮南子?齐俗》:“故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於信一也。”订盟仪式多在有重大之举时进行。订盟者多崇拜神灵,以为神灵可明察是非曲直,惩罚违坏盟之人。古代少数民族中亦有此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七:“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丁巳,……抚水蛮人……悉还掠口、资畜,乃歃血立誓,自言奴山摧倒,龙江西流,不敢复叛。”盟誓中杀鸡以血擦于嘴唇,滴血于酒中共饮立誓,称为“饮血酒”。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尚保留此俗。 古俗。用牲畜血涂于口旁,是古代订盟时的一种仪式。《礼记?曲礼下》:“莅牲为盟”。孔颖达疏:“盟者,杀牲于坎上,割牲左耳,盛以珠盘,又取血盛以玉 (食器),用血为盟书,成,乃歃血而读书。”多在有重大之举时进行。订盟人多崇拜神灵,以为神灵可明察是非曲直,惩罚违约坏盟之人。此俗今仍为社会上帮会、团伙所沿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