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步天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步天歌分类:【传统文化】 天文学著作。一名“丹元子步天歌”。一般认为系唐代王希明(号丹元子)撰。郑樵《通志?天文略》又称隋代隐者丹元子作,王希明为之作注。共介绍283官1464星,多用七言韵语,被喻为“句中有图,言下见象”。以三垣、二十八宿为划分天区主体,将全天分作31个大区,此乃不同于以往天文书之一项创造。该书歌词简洁,浅显形象,容易记诵,流传很广,成为后代天文学家必读之书。 古代以诗歌形式介绍全天星官(即现代天文学中的星座》的天文学著作。又称《丹元子步天歌》,共一卷。初见于北宋的书籍目录。该书作者,一般认为是唐代王希明,别号丹元子。一说隋朝隐士丹元子撰,王希明注。《步天歌》继承了三国吴太史令陈卓所综合的战国时代甘氏、石氏、巫咸氏三家星官的全天283星官1464颗星的传统(仅个别星名及星数有所变更),首创把整个天空分成三垣二十八宿共31个天区分划法,以简洁、通俗、生动的七言歌辞,并配有形象的星图,按一定方向、顺序地介绍各星官的名称、星数和位置等。对辨认与记忆诸颗恒星很有帮助。南宋郑樵《通志?天文略》评价说:“一日得步天歌而诵之,时素秋无月,清天如水,长诵一句,凝目一星,不三数夜,一天星斗尽在胸中矣,……”《步天歌》不仅诗之有韵,易于记诵,最重要的是它创造把三垣二十八宿作为星空区划的主体,一直影响到近代。 通俗天文学著作。唐初王希明著。亦传说为隋代丹元子所作。书中将星空分为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和二十八宿,共三十一个天区。每个天区绘有星图,图与诗歌互相配合,以七字一句的诗歌形式专门介绍陈卓星图中的283个星官、1464个星辰。辞义浅显形象,是一部优秀的科学诗歌作品,历代相传作为观天认星的指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