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传统文化】

①以人陪葬。生人殉葬系一种残酷制度,其源甚早。父系氏族社会,即有妇女为男人殉死之俗。商代中晚期至西周,盛行人殉制度。殉葬者由妻、妾扩大到近臣、家仆及奴隶。春秋战国时代,人殉尚存。《诗经?秦风?黄鸟》描写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

虎为秦穆公殉葬情景:“临其穴,惴惴其?。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墨子?节葬下》:“曰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由于生产发展,人的使用价值增大,逐渐多用陶俑等代替生人殉葬。秦、汉以后,人殉制尚有残留,至明代中叶废止。②为追求某种理想或目的而舍弃生命,亦称殉。如殉情、殉职、殉国。

古文作“徇”,祭祀之法。以人从葬谓之殉。殉即人祭,把活人杀死当作祭品来祭祀神灵。殉反映了古代祭祀礼俗中最残酷野蛮和愚昧落后的一面。殉起源于原始部落战争。凡在战争中被俘的敌人,大都杀掉以祭祖先神灵,报告胜利。河南邯郸涧沟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内,有一个半地穴室的坑,中间一烧灶,灶壁四周置四个人的头盖骨,是原始父系社会猎头祭祀的习俗。夏商时代,殉祭十分普遍。殷墟文字中有大量关于杀祭的记载。杀祭人数,一次可多达三、五百,少则百人、十人、一、二、三人不等。杀祭方式有“伐”,以戈砍头;有“刿”,割杀;有“施”,剖腹掏肠;有“炙”,炮烙;有“培”,活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春秋后,殉葬之风渐衰,但犹未绝迹。《左传?文公六年》载,秦穆公死后,康公杀177人为穆公殉葬,殉葬者中有著名的子车氏三兄弟奄息、仲行和嫘虎。《诗经?秦风?黄鸟》正是秦人针对这一史实抒发对统治者暴行的痛恨和对子车氏兄弟的同情的作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8: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