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每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每毕分类:【传统文化】 纳西族民间宗教节日。“每毕”是纳西语音译,意为“祭天”。流行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一带。每年两次,正月十五日大祭,七月小祭。据元代李京《云南志略》:“末些蛮(古代纳西族)在大理北……不事神佛,惟正月十五日,登山祭天,极严洁。”纳西族《东巴经》所记传说故事,纳西族最早的母亲是天女“衬红葆白咪”,久婚不育,求其父母(皆天神)乃生三子。子不语,又求天神,方能言。故祭天(神)。祭天活动多以家庭或同一血缘家族中的多个家庭为单位举行。各祭天群体有自己的祭祀场所,一般在长青树下设坛。祭品主要有两头大猪、一头小猪、鸡、酒、米糕、饵块、各家奉献的祭米等。祭祀时由东巴(巫师)念诵《崇搬飒》经,讲述民族厉史传说,求天神保佑人蓄兴旺、平安。祭毕,酒、菜、汤等小份量熟食由参祭者共餐饮用,其余的按户或按人口均分,带回家享用,以求吉利。返回时大家排着队,头上饰着树枝叶,一路欢呼吼叫,表示生命蓬勃,求祭天神已得欢乐与吉福。正月大祭一般要四、五日,但在正月十五日得祭毕。祭祀仪式各地亦略有差别。有些地方是全村人共祭,有些地方只用一头大猪(而不是两头)和一头小猪,有些地方不让女性参加,还有初祭、复祭和生祭(供的肉是生的)、熟祭之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