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比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比瑜分类:【地域文化】 壮族曲种。“比瑜”,壮语音译。“比”,歌也;“瑜”,说也。“比瑜”是歌与说的合称,流行于广西东兰、巴马等县。比瑜由一个小故事和一首山歌构成。故事是讲出来,山歌可唱、可唱诵、亦可朗诵出来;山歌是故事的核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故事和山歌都是以此事暗喻他事的。譬如:某家嫁女之日,见亲家送来之酒肉极少,女家老人便说:“昨天,我们村的一帮小伙子上山打猎,在山上放了许多枪。村上的老人们以为猎到大物了,纷纷到村口迎接,谁知他们回来时却两手空空。”有位老人便唱道:“枪声响隆隆,/震得耳欲聋;/扁担抬断了?/猎物丢山中?”男家来接亲的人接着说:“对,昨天我也跟他们上山,虽然没打到猎物,可我捉了一只蜻蜓回来。”说完唱道:“不是枪声响,/那是雷声隆;/捉只小蜻蜓,/诚心敬祖宗。”这两则比喻,第一则是讽刺,比喻对方带的东西少;第二则是表白心意,说带的东西虽少,却是诚心诚意来交亲。 壮族曲种之一。流传于广西的东兰、巴马、都安等县。“比瑜”意即唱歌和讲故事,由一首民歌和一个小故事构成。故事可讲,民歌可唱,也可吟诵,也可朗诵。民歌是故事的核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故事和民歌都是借此喻彼的,譬如:某家嫁女时,看见亲家送来酒肉太少,女家老人便说:“昨天,我们村的小伙子上山打猎,开了很多枪,老人们以为猎到大家伙了,纷纷到村口迎接,谁知只见他们空手而归。”接着有位老人便唱:“枪声响隆隆,震得耳欲聋;扁担抬断了,猎物丢山中!”男家接亲的人接着说:“对,昨天我也跟他们上山,虽然没打到猎物,可我捉了只蜻蜓回来。”说完唱道:“不是枪声响,那里雷声隆;捉只小蜻蜓,诚心敬祖宗。”这两个比瑜,前者是讽刺、比喻男方带来的礼物太少;后者是比喻诚意,说带来的东西虽少,却是诚心诚意来接亲。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