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民谣部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民谣部分

分类:【中国民俗】

这里选择的几例,只是其中的一斑而已。

(1)福清方言民谣《绮年苦》:“绮年绮年,泪涟涟。食什么?臭薯钱。配什么?配咸?。困倒落?困厅?。盖什么?盖破棉。死倒落?死厅?。埋倒落?埋江?。绮年对绮年,目宰流鬼年。”“绮年”,或谓“契年”,即长工。“臭薯钱”,一些臭霉的地瓜干片。福清等地民众常将地瓜切成片晒干作为粮食,称为“地瓜干”,闽中民间或称为“番薯钱”或“薯钱”。“配”,就是下饭的小菜。“咸?”,当地民间以臭鱼烂虾腌制的烂咸鱼的统称。“困”,睡。“倒落”,哪里。“目宰流鬼年”,意为眼泪流几年。这是一首控诉旧社会富人欺压剥削穷苦劳动人民的民间歌谣,它真实反映了旧时贫富不均和劳动人民当牛做马的社会状态。语言朴素,感情真挚。以方言诉唱,音韵流畅,很有感染力。

(2)福州民间歌谣《吃饱弄朝做皇帝》:“出炉光饼确确酥,细姨表妹亲家姑。吃饱弄朝做皇帝,还向郎罢讨田租。”“出炉光饼确确酥”,福州民间的特色小吃光饼是以炉火烘烤的,刚出炉时十分香酥可口,方言俗语谓之“确确酥”。“吃饱弄朝做皇帝”,指整天吃喝玩乐,到处称王称霸。“郎罢”,此处作老子解。这首民谣以辛辣的语调讽刺鞭挞了旧时社会富绅财主阶层家庭一些游手好闲之徒,既花天酒地,妻妾成群,同时又到处作威作福、欺压百姓。语句简明,音韵流畅,是一首反映近代前后闽中等地贫富阶层社会现状的好歌谣。

(3)福州民间歌谣《没病就是仙》:“大大猪头谢苍天,五帝莫?没作愆。穷人没病就是福,富人无病就是仙。”“五帝”,闽中民间信仰的瘟神。莫?,方言借用字,没有来捉,没有来找麻烦。“没作愆”,没有干坏事。这首民谣前两句展现了闽中民间崇祀瘟神五帝的社会习俗,“五帝莫?”这句话至今为止仍然是闽中民间流传的骂人俗语。后两句则是以此自慰,同时也宣扬了身体健康就是福的传统观念。

(4)闽中、闽东等地民间厌法压惊歌《天灵灵》:“天灵灵,地灵灵,收惊娘奶第一灵。乞猫惊,乞鸡惊,乞墙惊,乞壁惊,我弟都莫惊。”旧时闽中、闽东等地民间习俗,当婴儿受惊吓大哭不止时,就要请临水夫人来收惊。这首歌谣在行收惊仪式时配合各种厌法动作而反复唱,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民间对陈靖姑女神信仰的一些状况。

(5)闽南厦门等地民谣《鸦片食来脚翘翘》:“鸦片食来脚翘翘,亲像老猴喷洞箫;鸦片食来脚翘翘,田园某囝卖了了。”“亲像”,好像之意。“喷”,吹也。老猴喷洞箫,吸食鸦片时要侧身躺卧持烟枪,有如老猴吹洞箫。“田园某囝卖了了”,田园妻儿都卖光。这首民谣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旧社会鸦片鬼的丑恶面目,同时以因吸食鸦片而导致妻离子散、家财散尽的悲惨结局,来告诫人们要坚决抵制毒品。这在今日仍有教育意义。

(6)福州等地民间歌谣《三月三插懿旨菜》:“三月一到三月三,田里秧仔青又青。家家门插懿旨菜,户户辟邪保平安。”三月三是民间传统的上巳节,闽中等地民间有插懿旨菜以辟邪的习俗和传说,或曰“插青”。

(7)闽南厦门等地民谣《台湾糖》:“台湾糖,糖津津,糖在喙内津在心。津在心,挂在心,讨咱台湾拍番兵。拍番兵,阵阵赢,延平郡王好名声。”“台湾糖”,以质优且甜而闻名,明清近代大量输入大陆内地。“喙”,嘴也。“拍”,打也。延平郡王即郑成功。这是一首歌颂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谣,清代以来一直流传于闽南等地。歌词简单易懂,音韵流畅,节拍明显,是一首表达闽台亲情和歌颂郑成功收复祖国宝岛壮举的好歌谣。

除了口头流传的方言熟语和民间歌谣之外,明清以来在福建各地载于文字的民间传奇小说中,也有许多生动而又丰富的方言熟语,这些方言熟语所展现的福建民俗文化内涵,同样是绚丽多彩的。这其中尤以清代中后期福州民间长篇传奇小说《闽都别记》最富特色。《闽都别记》所表述的大量丰富、生动的闽中等地方言和熟语,反映了当时福建社会各个阶层不尽相同的民俗风情,是历来研究福建和闽中等地社会民俗文化的学者所看重的一部民间文学作品。在这部400回、200多万字的传奇小说中,涉及福建民间各种习俗的方言俚语、歌谣典故等,在每一章回中几乎都触目可见。兹择要摘录部分方言熟语并诠析如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