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永乐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永乐宫分类:【传统文化】 道教著名宫观。又名“纯阳宫”。在山西芮城县城北3公里龙泉村东侧。宫址原在芮城西向20公里永乐镇上。据道藏有关典籍和宫内碑文记载。为“八仙”之一吕洞宾诞生地和故居。初为吕公祠,金末改祠为观,后毁于火。其时正值新道教全真派首领丘处机等人受朝廷宠信,因此其祖师吕洞宾亦倍受尊崇,于是敕令升观为宫,进行大规模营建,施工期前后110余年,几与元代共始终,明清两代又迭经修建。永乐宫旧址因处在三门峡水利工程淹没区内,已于1959年按照原样建于新址。现存四殿,即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直线排列于中轴线上,仍保持元代建筑面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道教宫观。原在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传为吕洞宾延生地。吕卒后乡人就其宅建吕公祠。金末扩建为道观。元初毁于火,随后重建,历时15年。元中统三年(1262)改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宫址在芮城永乐镇,故后称之为永乐宫。为道教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1959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利工程,将全部建筑连同壁画照原样迁移于芮城县北龙泉村五龙庙附近。宫内主体建筑有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垂直排列于中轴线上,其中宫门为清代建筑,余皆为元代建筑。各殿均绘有精美的壁画,前后历时110多年,总面积达960平方米,题材丰富,笔法高超,为元代壁画珍品,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三清殿内绘《朝元仙仗图》,画面高4.26米,全长94.68米,为各方天神、地祗朝拜道教教祖元始天尊的图像,图中共有神仙286尊。纯阳殿绘吕洞宾故事画《纯阳帝君仙游显化图》52幅。重阳殿绘王重阳传说故事画42幅,每幅都有榜题。龙虎殿内绘有神荼、郁垒、神将、城隍、土地等画像。是研究我国绘画内容和道教史的珍贵资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在山西永济县永乐镇。相传是唐代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的住宅,称吕公祠,元太宗时敕令升为宫。元中统三年(1262年)在原宫被焚后扩建为“大纯阳万寿宫”,后改为永乐宫。1959年因修筑黄河水库工程,将此宫迁至山西芮城北3公里龙泉村西侧。 永乐宫沿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五座建筑:龙虎殿(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丘祖殿(已毁),是一组保留较完整的元代道教宫观建筑。 三清殿,又名无极殿,是宫中主殿,殿宇雄伟壮观。面阔7间,宽34米,进深4间,深21米,单檐庑殿顶,座落在高大的台基上。殿内减去前槽金柱,空间阔敞。殿中供三清(太清、玉清、上清)神像;四壁及神龛内均绘满规模宏伟、题材丰富的《朝元图》,以飘逸流畅的线条绘出290多位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场面,场面壮阔,高低错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画面以石青、石绿为主,运用沥粉贴金,使画面更加绚丽精致。 纯阳殿,又称吕祖殿,因吕洞宾道号纯阳子,故名之。殿宽5间,进深3间八架椽,单檐歇山顶,殿内供奉吕洞宾,四壁和扇面墙上布满52幅壁画,用自然景色相隔离的画卷绘出了吕洞宾从降生到成仙度人的神话故事。画面上山水、楼亭、酒肆、园林、各类人物及装饰,再现了当时的现状,为研究宋、元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在纯阳殿后面是重阳殿,殿身五开间,六架椽,单檐歇山顶,采用厅堂型构架,内用柱六根。外檐斗?后尾起“秤杆”可视为明清“镏金斗?”的雏型。殿内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四壁绘有49幅关于王重阳降生至度化“七真人”成仙的神话传说,是研究道教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在扇面墙的背面还绘有诸神持笏朝拜三清的画面,表现了元代卓越的绘画艺术。 永乐宫的大门――无极门(龙虎殿),五开间,庑殿式顶,门上悬“无极门”竖匾一方,为商挺所书,字体健美,笔锋遒劲。门墩雕石狮六躯,雕工纯熟,姿态生动。 永乐宫是一座元代艺术的宝库,各殿精美的元代壁画,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题材丰富,构图严谨,技巧高超,为我国画史上的杰作,古代艺术的瑰宝。 道教宫观。亦称纯阳宫。在山西芮城县北龙泉村五龙庙附近。原址在山西芮城县永乐镇,1959年因修三门峡水利工程之需,原样迁移今址。初名吕公祠,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吕洞宾而建。金末改祠为观,后毁于火。元中统三年(1262) 重建,元世祖忽必烈敕令改观为宫,遂名大纯阳万寿宫,后又改称永乐宫。有元一代大加修建,前后历时110多年。现存四殿仍保持元代风貌,建筑精美,壁画绝伦,从南向北有龙虎殿、三清殿、吕祖殿、重阳殿。最南边宫门为清代所建。龙虎殿又称无极门,是原永乐宫宫门,上悬竖匾 “无极门”一方,为商挺所书。殿内元代壁画有神荼、郁垒、城隍、土地等,气宇轩昂,虽有残损,威风犹存。三清殿是永乐宫主殿,建在高大的月台上,七开间庑殿顶,巨龙鸱吻,黄、绿、蓝三色琉璃瓦剪边。前檐装?扇,四面无窗,殿内减柱,宽敞实用。举世闻名的元代壁画 《朝元图》 就绘于殿内。《朝元图》是描绘各方天神、帝后、星官、仙人等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的情景。全图长近9. 5米,人物290多尊,构图严谨,布局有致,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场面热烈,气氛祥和。神态各异,跃跃欲出,线条流畅,衣带飘逸。重彩勾填,贴金沥粉,绚丽华美。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纯阳殿内壁画为《纯阳帝君仙游显化图》,共52幅,幅幅不同却内容相连,是描绘吕洞宾成仙的故事。重阳殿绘的是王重阳及其七位弟子的故事。共49幅,每幅都有榜题,构成连环画传。永乐宫壁画总面积960平方米,是研究绘画史、道教史的珍贵资料。永乐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芮城县北龙泉村附近,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我国一组著名的元代道教建筑。宫观规模宏大,占地8.6万平方米。中轴线有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5座大型主体建筑。三清殿最大,雄踞宫内正中,与纯阳、重阳三殿之间用高耸的甬道相连。两侧不设廊屋与配殿,这与一般寺庙主殿位居最后的形制完全不同。各殿壁画面积之大,艺术之精,为我国绘画史上罕见。永乐宫与“八仙之一”吕洞宾有关,因吕氏原籍蒲州永乐镇。至金代,又增修门庑,改祠为观,规模扩大。金末,毁于野火。元初定贵宋田(1247年)二年开始重修,至正十八年(1358年)纯阳殿壁画峻工,历时100多年。永乐宫的建筑,在我国元代建筑中具有代表性,4座元代大殿在台基、屋顶、斗拱、梁架殿顶脊兽等方面各具特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北3公里龙泉村东侧。原址在黄河北岸芮城县迤西20公里永乐镇(旧属永济县辖)。因三门峡水利工程,于1959年至1965年,将全部建筑和壁画迁至今址复原保存,并将宫内碑碣按年代和大小分列于无极门前两侧,筑敞廊围护。据道藏中有关典籍和宫内碑文记载,原址为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诞生地。吕氏死后,乡人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金末扩充为道观。蒙元太宗乃马真后三年(1244)观毁于火。其时新道教全真派得势,教门受宠,祖师吕洞宾备受尊崇,朝廷敕令升观为宫,予以重建。自1247年动工,到元至正十八年(1358)纯阳殿壁画竣工,历时一百一十多年,几与元朝共始终。明清时小修和补绘。这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元代建筑,也是现存最早的道教宫观。宫内主体建筑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自南向北排列于中轴线上,占地86000多平方米。除宫门为清代建筑,余皆元建。三清殿最大,位置在前,与一般寺庙主殿在后不同。永乐宫因保存有举世罕见的元代壁画而闻名,各殿精美的元代壁画总面积达1005.68平方米,题材丰富,笔法高超,为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龙虎殿原为永乐宫大门,又称无极门,宽五间,深六椽,庑殿式。殿基高峙,呈“凹”字形。檐头有斗?挑承,梁架全部露明,作法上沿袭宋、金草?规制。殿内壁画在后部两稍间,神荼、郁垒、神将、神吏、城隍、土地等26个守卫仙界的天神,手持剑戟等器,铠甲庄重,衣带飘扬,虽略有残损,气魄尚存。三清殿为永乐宫主殿,又名无极殿,原奉三清(玉清、上清、太清)神像。宽七间,深四间八椽,单檐庑殿顶。台基高大,月台宽阔,前檐装?扇,四壁无窗,空间敞朗。藻井镂刻人物、花卉、龙凤、麒麟,千姿百态,所刻井底盘龙,精美生动。殿顶黄绿蓝琉璃脊兽,工艺精细,两只高3米的孔雀蓝琉璃鸱吻,一条巨龙盘曲而成,尤为壮观。殿内各构件上彩绘保存完好,彩绘雕塑结合,为他处所罕见。三清殿内壁画403.3平方米,画面全长94.68米,高4.26米,为元泰定二年(1325)河南洛阳马君祥等人作品。所绘《朝元图》,表现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以八个帝后装的主像为中心,四周绘金童、玉女、天丁、力士、帝君、宿星、仙侯、仙伯、左辅、右弼等天神地碉290多尊。皆颈带项圈,或捧玉圭,或执幡扇,服饰典雅,脚蹬云气,头顶祥瑞,一派仙境。主像高3米以上,侍者高2米余,前后排列四五层之多,构图严谨而富于变化,人物刻画生动,画法为重彩勾填,线条流畅,设色庄重典雅,衣冠宝盖沥粉贴金,绚烂精致。纯阳殿又名混成殿、吕祖殿,供奉吕洞宾,宽五间,深三间,单檐九脊顶。开间自前向后逐间缩小,平面奇特。殿内仅用四根金柱,大梁跨越四间,空间异常宽阔。藻井雕工精巧。殿内四壁和扇面墙上绘有吕洞宾生平事迹壁画52幅,为元至正十八年张遵礼等人所绘。每幅画自成中心,相互间用山水、云雾、树石等自然景色隔连,画面有亭台楼阁、酒肆茶馆、园林私塾,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又有贵官、学士、商贾、平民、农夫、乞丐等,为研究宋元社会制度和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资料。在绘画艺术上突破一般格局,一个人物可以在一幅画中多次出现,加强了内容连贯性。后檐明间两侧和门楣上,画松树精、柳树精和八仙过海图。扇面墙背面画钟离权度吕洞宾,画面开阔,景色秀丽,用笔简练,技法精湛。重阳殿又名七真殿、袭明殿,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五开间,单檐歇山顶,殿内用连环画的形式描绘王重阳自降生到度化七真人成道共49幅,刻画细腻。每幅都有榜题,为研究绘画内容和道教发展史的重要资料。扇面墙背面画诸神朝拜三清图。永乐宫元代壁画气魄宏伟,画艺精湛,其规模之大,除敦煌之外全国仅见。 著名道教宫观之一。原名大纯阳万寿宫。也叫纯阳宫。元代道观建筑。原址在山西芮城县永乐镇,因兴修三门峡水利工程,于1959年按原貌迁建于芮城县北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五龙庙附近。相传是道教祖师之一唐吕?(亦作岩,字洞宾,号纯阳)的故居,初为吕公祠,金末改祠为观,后毁于火。元中统三年(1262)重建一部分,名为大纯阳万寿宫,后改称永乐宫。明清两代,曾进行小规模修建。永乐宫建筑布局具有特殊风格。五座主体建筑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周围两道宫墙间隔内外,布局疏朗,视线开阔。主殿三清殿,又名无极殿,规模最大,位置在前,与普通寺庙主殿在后截然不同,而与皇宫设置近似。殿内供奉道教三清祖像(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太上道君),纯阳殿在三清殿之北,是供奉吕洞宾的殿堂,重阳殿位居最后,是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的殿宇。永乐宫四座殿(三清、纯阳、重阳、龙虎)内,绘满精美的元代壁画,是永乐宫精萃所在,而三清殿壁画“朝元图”又是永乐宫壁画中的重点珍品,整个画面以朝拜道教的最高尊神元始天尊为中心,290多个人物,包括帝后,侍从,以及天神地祗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各殿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题材丰富,笔法高超,为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迁移后的永乐宫,从布局、结构、形制以及殿内壁画、彩绘和殿顶琉璃等,都基本保存了原貌,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一座少有的艺术宝库。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原址在芮城县永乐镇(旧属永济县),故称永乐宫。解放后,因旧址在三门峡水利工程淹没区内,故自1959―1965年,历时7年,完整地迁到芮城县北3公里龙泉村附近复原保存。永乐宫是现存最早的一座大型道教宫观,又是一组典型的元代建筑,宫内各殿保存着总面积达960平方米的精美壁画,它在宗教史、建筑史、尤其是美术史上的价值无法估量,所以国家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予以搬迁保护。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乐宫旧址所在地永乐镇,相传是“八仙”之一吕洞宾的故乡。宫内碑记有: 永乐镇东北隅行百步许,曰招贤里,通道之北,即有唐得道吕君之故居也。乡人慕其德,因其旧址而庙貌之,岁时享祀甚谨严。……真人讳品,字洞宾,道号纯阳子,世为河东永乐人,礼部侍郎渭即其祖也。 ① 碑文是金兴定六年(1222年)袁从义所撰,那时即认定永乐镇为吕洞宾的故里,并提及永乐宫前身吕真人祠堂的创建,但没有说乡人于何时创建这座祠堂。元中统三年(1262年)的碑记则说得比较具体: 唐末以来,士人即其故居□□□曰吕公祠,每遇毓秀之辰,远近士庶毕集其下,张乐置酒,终日乃罢。 ① 这时已追溯到唐末,并记述了吕公祠成为当地士人节日聚会场所的情景。延钓七年(公元1320年)的碑记就直截了当地说吕公祠创建于唐代: 祠之设,肇于唐,金之末年隐士袁用之始为作记。 ② 因此,至今有人认为,吕公祠大约在唐末已建成, ③ 用来表明永乐宫的源远流长。 吕公祠在金末升格,有所扩展,并有道士住持,成为一所道观,碑记中有“近世土官以隘陋,故增修门庑,以祠为观,择道流之高洁者主之” ④ 的记载。但道观不久即毁于劫火,“荒残狭隘,无人葺之”。 ⑤ 在毁弃的道观旧址上建造规模宏阔的大纯阳万寿宫,是道教之一派全真教在元代得势以后的事。 全真教是兴盛于金元时代的道教派别。道教在中国封建社会源远流长,根深蒂固。金人入主中原之后,北方汉族人民饱受山河破碎、异族压迫之苦,需要本土宗教的心灵慰藉。因此,这个时候出现了3个互不相干的道教派别,都是在黄河以北金人统治区内,一时道教有了大发展。这3个道教派别是:沧州人刘德仁创立的真大道;卫州人萧抱珍创立的太一教;咸阳人王?创立的全真教。 王?,字知明,道号重阳子,人称王重阳。他幼习儒术,入金后曾参加武举考试,文武两条路都未走通,直到47岁,仍然郁郁不得志。不得已,走上宗教家的道路,弃家入终南山,穴居潜修。金大定七年(1167年),东出潼关,云游至山东半岛,树起“全真”旗号,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为弟子,渐具规模。王重阳在山东以宣传三教归一为旗帜,教人读佛教的《心经》、道教的《老子》、和儒家的《孝经》,并创立了“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等5个群众性的教团,广为接引,随机施教,将全真教教义传播于社会各个阶层,建立了稳定的社会基础。 全真教入元以后贵盛,与丘处机的活动有密切关系。丘处机,金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字通密,号长春子,世称长春真人。他19岁入山学道,次年拜王重阳为师,名列七大弟子。在金末已颇著声名,曾应金世宗之召入京,受到优遇;也曾为金廷出面招安杨安儿、耿京的起义军。后隐居栖霞山中,金与南宋先后遣使召见,俱不应诏。他审时度势,选择了当时率蒙古铁骑纵横于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远在西域征伐,遣使来召时,丘处机欣然应聘。他以70多岁的高龄率领着18个弟子,历经数十国,跋涉数万里,费时4年,千辛万苦,赴西域雪山(今阿富汗境内兴都库什山)行营朝见成吉思汗。这次艰苦卓绝的旅行,留下一部名著,即丘之弟子李志常撰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丘处机见到成吉思汗,以“不嗜杀人”对“欲一天下”,以“敬天爱民”对“为治之方”,以“清心寡欲”对“长生久视之道”,应对称旨,深受礼敬。成吉思汗尊称他为“丘神仙”,令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并免除全真门下道士的差役赋税。至此,全真教与蒙古贵族结下了不解之缘,先是在北方迅速扩展,元统一后,遍传南北,盛大至极。全真教极盛时,清修的作风消退,铺张豪侈成为一时风会。修建规模宏大的宫观,是元代全真教贵盛的标志。 全真教以东华帝君、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为祖师。至元六年(1269年),忽必烈诏封全真教五祖为“真君”;至大三年(1310年),元武宗又加封五祖为“帝君”。吕洞宾随着全真教的得势,也日渐显赫。永乐宫的前身吕公祠扩充为道观,即在全真教兴起之后。永乐宫的建造,则是蒙元时期的事。 先是披云真人宋德方动议兴建纯阳宫。至公元1245年(乃马真后四年),“有敕升观为宫,进真人号曰天尊” ① 派燕京都道录冲和大师潘德冲,充河东南北路道门都提点,主持修建大纯阳万寿宫。大约用了15年时间,完成主体建筑,在当时与大都长春宫和终南山重阳宫同享盛名,为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称东祖庭,元初在平阳(今临汾)玄都观所刊《道藏》经板移贮于此。 ② 只是永乐宫工程浩大,修建工程旷日持久,壁画的最后完成在至元十八年(1358年),前后费时110年,差不多和元朝相始终。 永乐宫现存主体建筑5座,排列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除宫门为清代建筑外,其余4座殿宇都是元代建筑。宫门至无极门之间,长达70米以上,是元代庙观建筑前有较长驰道的旧制。 ③ 其后依次为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直线排列,不设东西配殿或周围廊庑,是比较特殊的建筑布局。无极门是原永乐宫的山门,其后即为体型最大、规格最高的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规模稍小,3座大殿均有凸出地面很高的台基,相互之间还有甬道相连。永乐宫的布局形制,与皇宫设置颇有相似之处。 ④ 无极门建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又称龙虎殿,面宽5间,进深2间6椽,单檐庑殿顶。前后檐中3间敞朗,稍间和两山筑以墙壁,当心设中柱1排,安板门3道。该殿用料经济,能用小料盖大房子,梁架结构有所创新。门墩石上的石狮仍是元代所雕,刀法雄浑有力,乃石雕艺术之佳品。无极门后檐墙壁上画有神荼和郁垒。神荼在东段,白脸,喜相;郁垒在西段,红脸,怒相。东汉王充《论衡》中引《山海经》佚文,说沧海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东北方向的树枝之间有座鬼门,是万鬼出入的地方,神荼和郁垒二神人守门,掌管查阅众鬼,遇到恶鬼、有害之鬼,便用苇绳捆了喂老虎。因此,神荼和郁垒成为门神的形象。南北朝时,有新年绘神荼、郁垒贴在门上的习俗。无极门的壁画绘二神,也是取意于此。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神荼和郁垒属于最下位的仙班,与城隍、土地、神兵神将、侍卫神祗、运递钱马的神吏差役同列,所以无极门的其余几面墙上所绘的正是这些神祗的形象 ① 神像全画得威风凛凛,很有气魄。 三清殿是永乐宫主殿,又名无极殿,原来供奉三清的神像。三清是道教的专用概念。三清既指3位道教最尊崇的神仙,也指3种仙境,两相配合,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而三清之中,又以元始天尊为主,三清都是他的化身。他象征道教的“道”,即是“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灵宝道君象征从无极状态衍生的“太极”,太上老君则象征从太极分化而出的“两仪” ② 故三清殿又称无极殿。 永乐宫三清殿正立面图 该殿台基高大,殿宇宏丽,巍峨之势冠于全宫。殿身面宽7间,进深4间,单檐庑殿顶。前檐中间5间及后檐明间装?扇门及板门,以供采光和人流出入之用,余皆墙壁。殿身之高大大超过面宽,与宋制“柱高不超过间广”的做法明显不同。殿内用减柱法,减去前檐一排与两稍间的金柱,空间宽阔。殿内梁架有平?遮饰,当中3间有藻井6口,平面呈圆形和八角形两种,周围俱用5层细密的斗拱承托,顶板上雕刻蟠龙,为元代小木作精品。殿顶以黄绿蓝3色相间的琉璃浮雕连成5条屋脊,制作精工,色彩鲜丽。两支高大的孔雀蓝盘龙吻,形制雄伟,润泽美观,为元代琉璃吻中仅见。 殿内满布壁画,画面高4.26米,全长94.68米,总计403.3平方米,且为一幅周密构思的整体巨作。现存元泰定二年(1325年)洛阳马君祥等人的题记,可证壁画完成于此时或稍后。壁画名为《朝元图》,表现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的盛大场面。整个画面绘有286个人物形象,身高均在2米以上,有8个主像,体态益加硕伟,着冕旒帝王装,分别处于构图的主要位置,四周群神环绕。正面北壁以中宫紫微北极大帝、勾陈星宫天皇大帝为中心,率日月星辰诸神;东壁以太上昊天玉皇上帝、后土皇地碉为中心,率四圣、十二元神、五岳四渎等神,后土前后多是与人的命运有关的山川、水府、地府诸神;西壁以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为中心,率太乙、八卦、雷公、电母、雨师等神;斗心扇面墙以南极长生大帝、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为中心,各率十六个天帝君,为三十二天的主宰。画面上诸神排列前后四五层,形成横向长列。人物神情面貌各异,主像庄严肃穆,真人翩翩欲仙,武将须眉飞动,玉女美丽秀雅,有的注视,有的倾听,有的沉思,有的对语。众多神像组织在统一的构图中,整齐而不呆板,繁复而不杂乱,彼此呼应,适当变化,使服饰大致相似、倾向基本一致的人群,通过微小的转侧和顾盼,获得生动传神的效果。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赞吴道子所绘壁画为“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旗尽飞扬”,移来形容三清殿《朝元图》,也很合适。壁画中宏大而有序的场面,热闹而优雅的气氛,只有诗圣之笔写来,才使人觉得曲尽其妙。 《朝元图》在构图上寓动于静,寓变化于统一,达到很高水平。画中线条简练、流畅、富有力度,表现力极强。有长达两米的线条,一气呵成,轻重徐疾时有变化,起伏节奏感的内涵很丰富。人物面目表情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眉眼特别有神,皱眉肌的变化,以及眼与其它各部关系处理得准确巧妙,使同样是严肃的面孔显示出各自不同的个性。绘画的技巧,达到极为成熟精湛的地步。另外,画面色彩采用富于装饰性的“重彩勾填”法,设色多以石青石绿为主,重点加工细部纹样,用堆金沥粉来突出衣袖、缨络、花钿等,使色调既灿烂又沉厚,画面更显得主次分明。四壁金碧辉煌的壁画与梁架上的木雕彩绘交相辉映,室内画面构成和谐而有韵律的整体。有学者将《朝元图》放在世界绘画史的大参照系前,认为它“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这一幅《朝元图》的制作年代,现在可以认为大约在13―14世纪之际。这时正相当于西欧文艺复兴初期乔托的时代,而早于米琪朗吉罗创作活跃的时期将近两百年。这一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此一《朝元图》所获得的艺术成就的重大意义”。 ① 纯阳殿又名混成殿,俗称吕祖殿。它是供奉全真教祖师吕洞宾的殿堂。殿身面宽5间,进深3间8椽,单檐悬山顶。殿内仅存明间4根金柱,减去次间4根金柱,空间十分宽敞。天花藻井制作精丽,惜已部分损坏。殿内壁画共203平方米,分布在东、西、北三壁上的是《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共52幅关于吕洞宾传说故事的图画,每幅的上角,有一节榜题,是这幅画的文字说明。如第38幅《神化临晋瓜皮诗》:“河中府临晋县设千道会日,斋间有一先生,衣冠不整,携杖而来会。人皆见,不赶(赴?)其斋,直入城西庙中。会首数人,同赶邀之,至庙不见,惟壁上有草书一绝,墨迹未干:吾向金茎谒帝回,首阳乡国暂归来。群迷不识吾家趣,何日重寻阆苑媒?”画面上道士设醮坛,位牌齐列,果供毕陈,与会众道士或拈香参拜,或拱笏朗宣,远处有人忙着预备馔食,正是千道会喧闹的场面。壁画上下分栏,垂直安排两幅,然后横着展开,幅与幅之间用山水、云雾、树石等自然景物巧妙连接,由一幅自然过渡到另一幅,分幅又兼通景,段落分明,整体结构谨严,52幅图构成一部完整的画传,叙述吕洞宾从降生到成仙度人的生平故事。由于画面内容丰富,手法写实,为研究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难得的形象资料,如居室器用、服饰衣冠、生活习俗,以及亭台楼阁、酒肆茶馆,园林别墅,还有各色人物如官吏、商人、平民、农夫、乞丐等等。殿中除《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组画外,还有数幅壁画,单独成图,其中最精美的一幅是《钟离权度吕?图》。画面高3.70米,宽4.60米,背景幽美,左侧山壑深远,溪水蜿蜒而下;右侧古柏参天,流泉细细。两人对坐于半山大石之上,身后有枯藤缠绕的老松。钟离权目光炯炯,侃侃而谈,吕洞宾拱手危坐,低头沉思,左手大指轻捻右衣袖,矛盾的心情活现在壁上。 ① 重阳殿,以祀奉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而得名。殿内兼奉王重阳的七大弟子,故又名七真殿。七真人在全真教的发展史上都有贡献,分别开创了7个全真教道派,丹阳子马钰创遇仙派,长真子谭处端创南无派,长生子刘处玄创随山派,长春子丘处机创龙门派,玉阳子王处一创嵛山派,广宁子郝大通创华山派,清净散人孙不二创清净派,故能与王重阳同居一殿,共受香火。殿身面宽5间,进深3间6椽,单檐歇山顶,规模较纯阳殿略小。殿内减去前檐明间2金柱,后檐砌扇面墙3间,故前面有较大空间。梁架结构简洁,处理手法灵活,用料比较经济。东西山墙和后檐的墙面宽大,绘有壁画150平方米。壁画主要是关于王重阳的神话传说,也是用组画形式,从王重阳降生到度化七真人成道,共49幅;安排方法与纯阳殿壁画相同,每幅画上角也有榜题。如第44幅《却介官人》:“重阳祖师于大定已丑秋过登州,有介官人者,恳求入道,祖师辄拒之。盖善功未著,往行未植,未可遽学仙也。”画面上介官人长跪在地,恳告王重阳度化;门外马童坐在地上,似不耐烦,旁边的马匹也显出几分倦意,看来是恳求了很长时间,终不济事。王重阳画传也提供了很多元代社会生活的形象资料,但艺术价值比纯阳殿壁画略逊一筹,有些地方大片剥落,后人修补得很粗糙,影响了画面的美感。扇面墙的后壁绘诸神朝拜三清的图像,主像在上,诸神持笏恭贺,侍女分立两侧,姿容雍穆,衣带飘扬,艺术价值很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