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武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汉武帝分类:【文化精萃】 西汉名帝、政治家。即刘彻。景帝子。公元前140年即位,在位54年,是西汉王朝鼎盛时期。为了建设封建的统一国家,即位后就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统治。元朔二年(前127),接受主父偃的主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推“私恩”,分王国土地一部分给子弟,析王国为侯国,扩大朝廷直辖地域;元狩元年(前122)治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谋反事,捕杀与其有牵连的数万人。制定“左宫律”,设“附益之法”,限制官吏为诸侯王出力,且规定诸侯仅收纳封地的租税,不得过问政事。元鼎五年(前112),又以诸侯王所献酎金份量和成色不足为由,夺爵百余人,逐步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通过设立考选举荐制度,擢拔有才能的“士”,侍奉在自己左右,形成宫内决策机构,称为“中朝”,加强了皇权。兴建“太学”,培植官吏;又设十三州刺史,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武帝改变汉初以来与匈奴和亲的政策,元光二年(前133),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此后二十四年内,先后以卫青、霍去病为将,多次出击匈奴,最后迫使匈奴退至漠北,并在北方边塞地区大规模移民屯田,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派兵先后征服东瓯、闽越和南越,设置九郡。又派唐蒙招降夜郎及其近旁诸少数民族部落,在西南先后设置七个郡县。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的友好往来、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在经济上,采纳桑弘羊、孔仅、东郭咸阳等人的主张,实行冶铁、煮盐官营;设置均输、平准制度,调济市场有无,保持物价平衡;发布“算缗”、“告缗令”,向商人征收重税,打击富商巨贾;取消郡国铸钱权利,专由朝廷上林三官负责铸钱。这些措施增加国库收入,加强了政府经济力量。又治理黄河,兴修水利,推广“代田法”,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汉武帝爱好文学,曾作赋两篇。还喜欢音乐,创立了最早的皇家乐队。但他迷信神仙,热衷于封禅、祀神和求仙。又多次游历各地,挥霍无度。在他统治中期后,兵役和徭役的征发及赋税的征收日益繁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征和三年(前90),西汉远征匈奴失败,连同其他挫折使武帝认识到自己“使天下民众忧愁穷苦”,表示深悔莫及。次年,颁“轮台诏”,表示要“禁苛暴、止擅武、力本农”,标志他的政策发生了根本改变。后元二年(前87),临终前立八岁幼子刘弗陵为太子,遣霍光等辅政。《汉书?武帝纪赞》说:“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庙号世宗。见《汉书?武帝纪》。 文治武功最辉煌的皇帝之一。姓刘名彻,十五岁即位。汉武帝登上帝位时,汉王朝的国基已经稳定,经历了近七十年的休养生息,中国从战乱造成的大破坏中恢复过来,正在进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时代。时代产生英雄,英雄创造时代,汉武帝就是这个英雄时代的时代英雄。他在位的五十四年间,建树甚多,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则是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战争自然使军费激增,汉武帝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增加财政收入,如统一币制,提高商税,增加税种,甚至不惜鼓励“告缗” (揭发偷税行为),来保证国家财政的实现。盐、铁是古代销量最大、利润最高的商品,汉武帝便创设了叫作“榷” 的专卖制度,由国家垄断盐铁市场。这种国家垄断市场的行为,儒家历来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 “与民争利”。连年战争虽然开拓了国家的疆域,但也不可避免地给普通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甚至灾难,这又是为儒家所反对的。至于为了夺取汗血马而发动对大宛的战争,更是师出无名,倍受史家非议。但当华夏子孙处于挨打受气地位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怀念起汉武帝时代的中国雄风。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积贫积弱的华夏古国面临亡国的危机时,著名画家徐悲鸿还以汉武帝西征大宛的故事为创作题材,来表达华夏子孙 “梦想盛世” 的民族情结。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又是汉武帝最早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文化政策,使得儒家从此成为国家宗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之一,过去赞同的人很多,现在反对的人很多,甚至认为其实质还是 “焚书坑儒”。事实上,“焚书坑儒” 和“独尊儒术”并非如今人所想象的是一种思想禁锢,而是一种文化统一。秦始皇建立的秦王朝,是以秦民族为统治民族的王朝,所以他要消灭非秦的文化,五帝三王、诸子百家 (包括法家) 都在禁绝之列,而以秦文化来统一天下。汉高祖刘邦以匹夫而为天子,在汉王朝建立之前,并不存在一个汉民族,更无所谓汉文化,故从汉初以来,汉王朝的统治者就在尝试着采取何种模式来进行自己的文化建设 (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 秦文化、楚文化和中原文化),最后终于在汉武帝时确定了“继周” 的文化建设路线,即以中原文化为汉文化的建设模式。中原文化的元典就是儒家所传 “六经”,于是儒家才时来运转,成为时代骄子。汉武帝是中国传统帝王的典型,既有雄才大略,又有风流文采。他喜欢歌诗辞赋,偶尔还亲自操觚。在他留下的不多的歌诗中,表达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如著名的 《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摇落兮雁南归。……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汉武帝是一个性情中人,少年时就曾有“金屋藏娇” 的佳话,后来又有思念亡妃 (李夫人) 的哀歌,以致后代浪漫文人将他作为小说中的主人公,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地编出了系列故事,甚至假借其名,写出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歌诗,如 《落叶哀蝉曲》: “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女兮安得,感余心兮未宁。”美国意象派诗歌大师庞德将其改名为 《汉武帝》,意译为: “绸裙的悉瑟再不复闻,灰尘飘落在宫院里,听不到脚步声,乱叶飞旋着,静静地堆积,她,我心中的欢乐,睡在下面。一片潮湿的树叶粘在门槛上。”现代英美读者也许万万想不到,这位多情善感的中国帝王实际上是罗马凯撒、法国拿破仑和俄国彼得大帝那样的君主。 即刘彻,庙号世宗。景帝中子,母王美人。初封胶东王,后立为太子,景帝后元三年 (前141) 景帝死,武帝即帝位,年仅十六岁。在当时西汉政治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历史条件下,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首先削弱相权,重用身边人员组成“中朝”、决定军国大事,并设刺史和司隶校尉监察京师百官和地方长官; 采用主父偃提出的《推恩策》、制定《附盖之法》等,进一步削弱和打击诸侯王国势力,又通过严刑峻法维护自己的统治,重用“酷吏” 打击豪强地主或亲室。武帝还建立期门、羽林和羽林孤儿三支侍从军,招募职业兵组建禁卫军八校尉,发展了西汉王朝的军事力量。在思想文化领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太学,置博士弟子,并推行察举制度,培养和提拔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在经济方面,汉武帝重视发展生产,治理黄河和修建众多水利工程,开发了许多屯田和渠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汉武帝还进行财政改革,实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颁行算缗、告缗,打击富商大贾,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汉武帝还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并经略西域、西南夷和两越等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由于汉武帝连年用兵其及挥霍浪费,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因而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到武帝晚年,全国各地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使西汉王朝无法平息,又加上巫蛊之祸引起卫太子被杀的家庭悲剧,使年迈的武帝深陈既往之悔,下轮台罪己诏,表示必须终止过去劳民伤财的行为,实行与民休息,发展生产的政策。汉武帝晚年政策的转变,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刘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