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汉武帝――气韵如虹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汉武帝――气韵如虹

分类:【风俗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有“汉唐盛世”之说。这里的“汉”是指汉武帝统治时期的西汉帝国。汉武帝刘彻实行改革,颁布法令,开拓疆土,抵御强敌,缔造了西汉帝国的鼎盛强大,完善发展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功绩而论,人们常将他与秦始皇相提并论。

想来,汉武帝的服饰形象也应有纵横捭阖的帝王风范吧! 且看博物馆保存的刻有汉武帝形象的汉代画像石。只见,汉武帝身着冕服,腰束大带,带下佩以蔽膝,足着舄屦。冕冠,是帝王和百官参加祭招典礼时所戴最尊贵的礼冠。成语“冠冕堂皇”,即是由此派生。冕冠包括、垂旒、?纩等几个部分。冕冠顶部的板称为?。其以木头制成,裱以细布, 上涂黑,下涂红。前圆后方,戴时前低后高,有前倾之势,表示俯伏谦逊之意。旒是板下成串垂珠,一般为前后各十二旒,但根据礼仪轻重、等级差异、也有九旒、七旒、五旒、三旒之分。每旒多为穿五彩玉珠九颗或十二颗。冕冠带在头上,以笄沿两孔穿发髻固定,两边各垂一珠,叫做“?纩”,也做“充耳”,垂在耳边,意在提醒君王勿轻信谗言,应施行仁政。冕服中的衣裳从周代始为玄衣裳, 但在汉代改为上衣玄,下裳黄。《后汉书?舆服志》 载: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盖取诸乾,乾有文, 故上衣玄, 下裳黄。” 又《汉书?郊祀志》载:“汉武帝祠后土,祠衣皆上黄。”《中华历代服饰艺术》言:“到汉武帝元封七年决定改正朔,易服色,表示受命于天,把元封七年改为太初元年,以正月为岁首,服色尚黄,数用五……”尽管冕服的服色在汉代发生变化,但其上的十二章纹则仍延续使用周代的制式。见《后汉书?舆服志》载:“日月星辰,山虫华龙,作缋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 以五彩章施于五色作服。”同样的记载还出现在《虞书?益稷》中。这些纹样的作用不仅是美观,代表着一定的含义。即绣日、月、星辰,取其照临; 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雉鸟),取其文丽; 绣宗彝,取其忠孝; 绣藻,取其洁净; 绣火,取其光明; 绣粉米(白米),取其字样; 绣黼(斧形),取其决断; 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汉武帝的这种着装形象在茂陵博物馆的汉武帝画像以及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 中也可以见到。

汉武帝在抗击匈奴方面取得的功绩也是前几代汉家帝王所不能及的。作战准备的第一步便是购买、饲养可以与匈奴马匹敌的宝马良驹。因此汉武帝对马的兴趣异常浓厚,即便在战争结束后,还依然如故。《西京杂记》中就有“汉武帝车马之盛”的记载,即“武帝时,身毒国献连环羁,皆以白玉作之,马瑙石为勒, 白光琉璃为鞍。鞍在

室中常照十余文,如昼日……后得贰师天马,帝以玟石为鞍,镂以金银石, 以绿地五色锦为蔽泥,后稍以熊罴皮为之。熊罴毛有绿光,皆长二尺者,直百金。”这段话的意思是:汉武帝的时候,印度国献上连环的马笼头,都是用白玉做成的,用玛瑙做马络头的嚼口,闪闪发光的琉璃宝石做马鞍。这种马鞍在黑暗的房间里往往能将几十丈远的地方照亮,就像白天一样……汉武帝得到了进贡的骏马,用美丽的玉石作马鞍,用金银黄铜等雕刻成图案,用底为绿色的五彩锦缎作障泥,后来逐渐用熊罴作障泥。熊罴毛发着绿光,都有两尺长,价值一百斤金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