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汉魏洛阳城和隋唐洛阳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汉魏洛阳城和隋唐洛阳城

分类:【地域文化】

洛阳作为历史名城,驰名中外。早在6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人们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它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唐等王朝的都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中以汉魏时期的洛阳和隋唐时期的洛阳最有名。

(一)汉魏洛阳城

东汉时期的洛阳城,与今天的洛阳不在一个位置上,它在今天洛阳以东约15公里的地方。后来,曹魏、西晋和北魏的首都洛阳也在这里。

东汉洛阳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市。据《元河南志》记载,这个城市东西3.5公里,南北4.5公里,所以又称“九六城”。它在选址上注意依山临水,即北倚邙山,南濒洛水。经过考古发掘,除了南城墙被洛水冲毁,难觅踪影之外,北、东、西三面城墙的遗址现在都已找出来了。

东汉洛阳城是用夯土筑成的。它共有12个城门。其中平城门是洛阳的正南门,规模最大。城内共有24条主要街道,每个城门都与主要街道相通。

主要街道都分为三股,中央一股只有皇帝和公卿贵族可以行走,一般老百姓都在左右行走。街中央与两边,由两条四尺多高的土墙隔开,不得逾越。

东汉洛阳城内,有两座皇宫,即南宫和北宫。南宫在洛阳南部,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北宫在洛阳北部,是汉明帝时期重新修建的。两宫相距七华里,它们大小差不多,而且互相对称。两宫之间有封闭式的道路相连,即如蔡质在《汉典职仪》中所说:“南宫至北宫,中央作大屋,复道,三道行,天子从中道,从官夹左右,十步一卫。”(《历代宅京记》卷七)。这种在一个城市里有两座皇宫的情况,在其他都城中是少见的。

在南宫,主要的殿是却非殿。建武元年(25年),刘秀攻下洛阳后,以洛阳为首都,最初就住在却非殿。其次是南宫前殿,它是建武十四年(38年)修建的。北宫的主要殿是德阳殿。它规模宏大,可容万人,“画展朱梁,玉阶金柱”(《古今图书集成?宫殿部》),是皇帝在正月初一和其他节日举行大朝会的地方。

东汉洛阳的商业贸易是集中进行的,在城南有南市,城中有金市,城东有粟市和马市。当时,城内的用水主要依靠洛水。

东汉洛阳是一座非常繁华的城市,据《历代宅京记》记载,当时的洛阳城内,“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殷积”。

东汉以后,曹魏继续把洛阳作为首都。它对经过战乱毁坏了的洛阳进行重建,地址没有改变,建筑布局和规模也改变不大,但城门名称都分别作了改动。魏文帝时,主要使用北宫的建始殿朝见群臣,到魏明帝时又在南宫建太极殿、昭阳殿等。

曹魏时,洛阳最有名的建筑物是凌云台。据《世说》记载:“凌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可见它的建筑技术是非常高超的。其次是总章观,观高10余丈,上面建有一个展翅飞翔的大凤凰,这是很别致的。

西晋是通过政变手段夺取曹魏政权的,交替过程中,洛阳没有受到多少破坏。但西晋建国后,洛阳的宫殿却变得更加豪华富丽了。

曹魏和西晋的洛阳,主要沿用东汉的体制。到北魏定都时,洛阳的面貌才有较大的改变。北魏洛阳除仍用汉晋旧城外,又增加了一道外城。内城还是“九六城”,外城南北7.5公里,东西10公里。内城与外城的不同之处在于:内城南北长,外城东西长。北魏洛阳内城,除东汉和西晋时期原有的12个门外,又在西北隅新辟一个承明门,共13个城门。每个门上都有城楼,其中大夏门(北门)规模最大,楼为三层,高达20丈,别的“洛阳城门楼皆两重,去地百尺”(《历代宅京记》卷八)。

北魏洛阳只有一座皇宫(它废弃东汉以来的南宫,而用北宫)。皇宫南门至内城南门――宣阳门之间的街道称铜驼街,宽40余米,为北魏洛阳最宽大的街道。铜驼街两边有许多中央机关。

北魏时期,佛教盛行,洛阳城里寺庙林立。据统计,当时全城共有寺庙1367所。为了奉佛,洛阳的“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模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洛阳伽蓝记?序)这种对佛教的狂热是任何朝代都不能相比的。北魏洛阳最有名的寺院叫永宁寺,寺中有一座九层木塔,塔身高90丈,塔刹高10丈,共高出地面100丈,远在百里之外,都能看见。木塔北面有佛殿一座,其规模建制就如同皇宫里的太极殿一般。此外还有僧房楼观1000余间,皆雕梁粉壁,富丽堂皇。

北魏洛阳共有居民10.9万余户。在城市管理上实行严密的坊里制。除皇宫、官署和宗庙以外,方三百步为一里,每里四面有围墙,东、西、南、北各开一个门。每里设里正二人,吏四人,门士八人。全城共有二百二十个里。

北魏洛阳商业十分发达。城西(内外城之间)有大市,周围4公里,市面繁华,包括十个里,皆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洛阳伽蓝记》卷四)。城东(内外城之间)有小市,主要卖水产鱼鳖之类。城南(内外城之间)有四通市,市中多番胡客商,“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洛阳伽蓝记》卷三)。

(二)隋唐洛阳城

隋唐洛阳城在汉魏洛阳城西约15公里。唐代以后直至今天的洛阳都在这个位置上。

隋唐洛阳城的选址特点是:“前直伊阙,后据邙山,左右涧,洛水贯其中。”(《新唐书?地理志》)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它南面对着伊阙,北面倚靠邙山,东面有水,西面有涧水,洛河从城中由西向东穿过,把洛阳分成南北两部分。这种位于伊、洛、、涧四水交会处的地理位置,为洛阳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隋唐洛阳城是在隋炀帝时开始修建的。隋炀帝修建洛阳的原因,是由于这里水路运输方便,比起长安来,更容易控制富饶的中国南方。当时每月用200万人修建,建了一年多才建成。为了充实这座新城的户口,隋炀帝从北魏以来老洛阳的居民中和附近各州的富商大贾中向这里迁移了数万户。又从江南和河北诸郡向这里迁移了许多人家,当时称为“陪京户”。江南主要是采取富户分家的办法向这里迁移。从河北迁来的主要是工匠户。

隋朝灭亡后,唐朝又在隋朝洛阳城的基础上进行了修建,特别是武则天曾多年住在洛阳,称洛阳为“神都”,使洛阳达到了历史上空前繁荣的程度。在唐朝,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互为补充。唐高宗曾说:“两都是朕东西二宅也。”(《历代宅京记》卷九)许多官僚也在两地都有住宅。

关于隋朝洛阳城的情况,文献记载不够具体,这里我们把隋唐连起来谈,主要以唐朝为准进行叙述。

隋唐洛阳城的城墙,在隋朝时不太高,唐朝长寿二年(693年)进行了增筑。它周围26公里,东城墙和南城墙较长,北城墙和西城墙较短,基本上成四方形。“南面三门:正南曰定鼎门,东曰长夏门,西曰厚载门。东面三门:北曰上东门,中曰建春门,南曰永通门。北面二门:东曰安喜门,西曰徽安门。”(《唐两京城坊考》卷五)城西与禁苑(隋称西苑、会通苑,唐称神都苑、东都苑)相连,没有城门。城内纵横各10条街道,其中定鼎街最宽,达百步。其次是通上东门和建春门的两条横街,各宽75步。通长夏门、厚载门、永通门、徽安门、安喜门的街各宽62步。其余小街各宽31步。全城共有113坊,3个市。每个坊东西南北各长300步,坊内有十字街,与该坊四面的门相通。

定鼎街又称天门街、天津街或天街,它是由皇城端门向南,穿过天津桥,通往定鼎门的一条南北大街。这条街全长七里一百三十七步,中间为御道,两边种树。在隋朝时,主要种樱桃和石榴,在唐朝主要种槐树和柳树。它不但是唐洛阳城里最宽大的一条街,而且也是绿化得最美丽的一条街。

宫城和皇城都在洛阳的西北部。宫城在皇城的北面,隋朝称紫微城,武则天时称作太初宫。宫城周长一十三里二百四十一步,城高四丈八尺。

皇城在宫城之南,称太微城,也称南城,又称宝城。皇城周长一十三里二百五十步,城高三丈七尺。城中有四条南北向的街道和四条东西向的街道。这里都是中央机关所在地。

皇城西南、禁苑之东有上阳宫,它南临洛水,西距谷水,唐高宗晚年曾在此听政。上阳宫的正殿叫观风殿,武则天不当皇帝后曾在此居住。

宫城里正殿叫含元殿,又称乾元殿,高120尺。它是皇宫里最大的建筑物。武则天时期曾将含元殿改建为明堂,号称万象神宫,它上面建有一只巨大的用黄金装饰的凤凰,离洛阳很远的地方,都能遥遥望见。

唐朝皇帝经常上朝听政的地方是宣政殿,它在含元殿之西。此外,宫城里还有贞观殿、徽猷殿、仁寿殿、观文殿、集贤殿、仙居殿等。

武则天时期曾以铜铁铸成天枢,立于皇城正南门(端门)外,铭功纪德。为了铸造天枢,曾让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献钱百万亿以买铜铁。天枢高105尺,直径12尺,八?形,每面各宽5尺。天枢下面是铁山,周围170尺,四面萦绕着铜铸的蟠龙和麒麟。天枢上面是腾云承露盘,直径三丈,还有四个龙人捧着火珠,高一丈。天枢周围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姓名。据说,在铸造天枢时,由于铜铁不够,曾毁坏掉民间许多农具。在皇城前面,用铜铁铸成如此巨大的颂德碑,这是其他任何朝代都没有的。

商业贸易主要在“市”里进行。唐洛阳有三市,其中以洛水之南的南市(称丰都市)规模最大。《唐两京城坊考》记载说,它“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其内120行,3000余肆,四壁有400余店,货贿山积”。市里店铺林立,货物充足,充分表明了唐洛阳经济生活的繁荣和富庶。

有人认为,唐洛阳城以定鼎街为中轴,东面有街道,西面因有禁苑而街道甚少,这不符合中国古代都城左右对称的传统格局,因而说唐洛阳城是一座尚未建完的都城。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缺少根据的。试想,以定鼎街为中轴,一边是园囿,一边是市区,这不也是一种很好的对称吗! 这也充分体现了唐洛阳城的建筑者们在城市布局方面的创新精神。

隋唐洛阳城的建筑对后代影响很大。宋代开封的皇宫就是模仿唐洛阳的皇宫修建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