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汤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汤斌分类:【文化精萃】 清初学者。字孔伯,一字荆岘,号潜庵。睢州(今河南睢县)人。顺治进士。弃官从孙奇逢讲学,称弟子,同订《理学宗传》。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国史院检讨,参加撰修《明史》,被提为总裁官。尔后曾任内阁学士、江苏巡抚,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是康熙时期的“理学名臣”。谥文正。其理学思想以王守仁为宗,兼宗程朱。讲究从实践出发,反对空谈阔论。不赞同滞于事物表面而大讲其道理,也反对离开事物本身而杜撰,认为不深究程、朱、陆、王,不身体力行而专辨其异同,是“玩物丧志”。认为王守仁致良知是“圣学真脉”,程朱乃“吾儒之正宗”,欲求孔孟之道而不由程朱必不可得。针对当时一些人掀起的排王浪潮,对王守仁颇多回护。指出道德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所以应把道德原则贯彻于日常生活并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把握伦理纲常的本质,即“从日用伦常躬行实践中,体验天命流行”。反对空谈心性义理,以道德和利益相对立,强调“学者必先明义利之界”,指出人性的本体即仁义礼智之礼,他还认为穷理和涵养不能区分先后,它们是道德修养的不同功夫,“穷理是零碎积累的工夫,涵养是主宰本原的工夫”,偏重于内省的道德修养方法。他指出人性本善,但气质有偏重,又有习气的侵蚀,遂易流于不善。所以人要慎于习,不使习气“乘机潜发本性”。另著有《洛学篇》、《睢州志》、《汤子遗书》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