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法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法曲分类:【传统文化】 原指含有外来音乐成分之西域各族音乐。后用于佛教法会,故又称“法乐”(见东晋《法显传》、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演奏乐器有铙、钟、洞箫、琵琶等。至隋代发展成为法曲。唐代发展至极盛。玄宗知音律,酷爱法曲,曾命梨园弟子学习。唐代著名曲目有《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长生乐》等,中唐后渐衰。 唐大曲中的一个品种,源于东晋及梁代的“法乐”。梁武帝萧衍“笃敬佛法”,创作10余首佛教歌曲,“皆述佛法”,称为法乐,至隋称为“法曲”。法曲在唐代倍受统治者青睐,设梨园专门演习。唐玄宗李隆基还热衷于法曲创作。宋代陈?《乐书》载:“法曲兴自于唐,其声始出清商部,……武后《长生乐》,明皇《赤白桃李花》,皆法曲。尤妙者其余如《霓裳羽衣》、《望瀛》、《献仙音》、《听龙吟》、《碧天雁》、《献天花》之类,不可胜记。”法曲的音乐风格是“清而近雅”,乐器用铙、钹、钟、磬、箫、琵琶等,演奏时金、石、丝、竹次第而人,参差交错。曲式结构与大曲同。最有代表性的法曲作品是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法曲在宋代仍有流传。 从唐代大曲中派生出的音乐形式,亦称法乐。用于佛门寺院,初成形于梁代。西域音乐传入中原后,与清商乐结合产生了最早的法乐,经隋朝到唐,终于发展到了极盛期。唐太宗提倡佛教,优礼僧人,常在佛前举行仪式,演奏大曲。许多寺院便培养了以奏乐为业的僧众,专门演奏法曲来宣传佛教精神。常用的乐器有铙、钹、钟、磬、钟箫、琵琶等。法曲的著名作品有《赤白桃李花》,再就是唐玄宗所作的著名的《霓裳羽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