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广?—前119西汉名将。其先为秦将李信。祖籍槐里,迁居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 ),以良家子弟身分参与反击匈奴贵族入侵萧关的战争,因杀敌俘虏甚多,擢为中郎。汉景帝即位,迁为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调任骁骑都尉,从太尉周亚夫征讨。战于昌邑城下,以勇夺敌旗而立功显名。后为上谷太守,又累迁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与匈奴力战而著名。武帝立,入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因寡不敌众,为虏所获,中途得脱。后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 “汉之飞将军”,数年不敢入寇。元狩二年(前121 ),以郎中令率四千骑出右北平,遇匈奴左贤王率万骑围广,广苦战二日得脱,将士自是更服其谋勇。元狩四年(前119),再从大将军奉诏出击匈奴,军无响导,迷途失道。大将军遣长史急逼广之幕府前去质对。广谓部下曰: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 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拔剑自刭。广军为之俱哭,百姓闻之,无论知与不知者,皆为垂泣。 162 李广? —前119西汉名将,精于骑射。曾任北平太守,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李广在军营经常与将士划地立标演习射法,巡营中多次射杀猛虎。其“夜射饮羽”故事广为后人传颂。并作:“林暗草惊风,将军夜饮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 的诗句,以赞誉其神射与神力。 110 李广约前186—前119西汉名将,军事家。陇西(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将门出身,膂力过人,射技精湛。文帝时投身军旅,抗击匈奴,由士卒擢为中郎,武骑常侍,侍卫文帝,生死不辞。前元三年(前154),随周亚夫平七国之乱,一马当先,夺吴楚联军大旗,战功显赫。未几,任上谷郡(今河北怀来东南)太守,景帝又调任为上郡 (今陕西榆林东南)太守,以百人智退匈奴,“飞将军”之名在匈奴中更广泛传播,数年不敢犯边。元狩二年(前121),他率4000精骑先行,为4万匈奴包围,他巧妙指挥,身先士卒,顽强战斗到张骞军赶到解围。四年,随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因迷路被责,含愤自杀。 李广?—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受其家世传射术,勇敢善骑射。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年),以良家子从军击匈奴,斩杀多,任郎,骑常侍。景帝时,以骁骑都尉从太尉周亚夫平七国之乱,于昌邑之战中出名。旋任上谷(郡治在今河北怀来东南)太守,数与匈奴战。徙任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太守。一次,率百骑匈奴数骑,与匈奴数千骑相遇。匈奴疑其为疑兵,登山而阵。汉士卒大恐,欲迅速撤还。他指出,此去我军主力数十里,立即撤还,必被匈奴追及全歼;不撤,则可迷惑敌人。因令士卒前进,至匈奴阵前二里止,让士兵解鞍,率十余骑出击,射杀前来监视之匈奴白马将,旋令士兵纵马卧地休息。匈奴军始终误认他们是汉之诱敌之兵,不敢出击,至夜半而撤。次日晨,李广率部安全归营。先后徙为陇西、北地、雁门、云中太守。武帝即位后,拜为未央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大举反击匈奴,他率万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因寡不敌众,为匈奴所败,受伤被俘。他机智地夺取一匈奴少年坐骑,射杀追兵逃还,由此获罪,赎为庶人。不久,任右北平(今辽宁凌源西南)太守。匈奴畏其骁勇,称他为“汉飞将军”,避之。元狩二年(前121年),率四千骑与张骞所率万骑俱出右北平,和霍去病等所率另一路军配合,大举击匈奴。他率军先行,出塞数百里,被匈奴左贤王四万骑包围。因力量对比悬殊,士卒十分惶恐。他派其子李敢率数十骑冲过敌阵,出其左右而还,以示取胜不难,士兵乃安。遂排列成圜形阵,与匈奴激战终日,汉士兵死伤过半,矢将尽,他亲以强弩射杀敌将,始终沉着冷静,加紧巡视,整顿部伍。次日复激战,双方死伤相当,会张骞援军至,匈奴才解围而去。元狩四年,以前将军从卫青、霍去病再次大击匈奴,与赵食其出东道。东道迂回,水草少,无向导,因之迷路,未能与卫青及时会师而受责。自认年已六十有余,不愿再受刀笔吏之辱,拔刀自杀。他一生戍边征战四十余年,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关心部下,爱护士兵,所得赏赐都分予部下。绝水时见到水,士兵不尽饮他不近水,缺粮时,士兵不尽食他不食,因此得到人民和兵士的爱戴。 李广明朝宦官。他能用求神驱鬼的符箓祈神求福,以此欺骗愚弄孝宗,博得宠信,以逞其奸。他假传皇帝旨意授与依附于他的人为官,各地小人争纳贿赂,甚至许多文武大臣为了晋升,也纷纷馈送黄金、白银结交他。他还擅自夺取京城地区的大量民田,收取盐专卖税,获利巨万。弘治十一年(1498),他劝宪宗于万岁山建毓季亭。亭子建成后,正赶上一个年幼的公主死亡,不久清宁宫也遇火灾,太皇太后怨恨地说:“今日李广,明日李广,果然祸及矣。” ( 《明史》卷304《宦官一》) 李广惧怕自杀。 李广? —前119西汉名将。陕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以骑射著名,技法精湛,先后担任过陇西、上谷、北地、雁门等地的太守,前后与匈奴作战70余次,勇敢善战,匈奴数年不敢攻扰,被称之为“飞将军”。后随霍去病、卫青征战匈奴,因迷路不愿受责自刎。 李广见“军事”中的“李广”。 李广(?—前119 年)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北)人。秦将军李信后人。李氏骑射传家,李广自幼得真传,精骑善射。汉文帝十四年(前 166 年),从军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因功提升为武骑常侍,护卫文帝左右。汉景帝三年(前 154 年),吴楚等 7 国叛乱,李广任骁骑都尉,属太尉周亚夫参加平叛。每每冲锋陷阵、奋勇作战,并夺得叛军旗帜,从此李广以勇力名闻天下。先后辗转担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代郡、雁门、云中、右北平 8 郡太守,均以力战闻名。上郡太守任内,在一次战斗中,李广率领 100 多名骑兵在撤退时和匈奴几千骑兵遭遇。李广临危不惧,就势向前和匈奴兵对阵,并命士兵解鞍下马休息;匈奴始终不知其虚实,误以为是诱敌之兵,不敢贸然进攻,一直相持到黑夜,匈奴兵撤走,李广安然回营。右北平郡任内,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上年李广被俘,夺得马弓驰回汉营,故称),几年不敢进攻右北平。汉武帝元狩四年(前 128 年),汉廷大举反攻匈奴,李广任前将军,随大将军卫青进军。卫青意想独擅战功,故意差遣李广出歧路策应,致使大军迷路,耽误了会师时间,遭到责问,悲愤自杀。担任郡太守官职 40 多年,而家无长物。一生为将,勇敢善战;镇守边关,大小 70 余战,功勋卓著。今天水市区城南石马坪有李广衣冠冢,城内西关有飞将巷。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汉著名军事将领,号称“飞将军”。元光六年(前129),与卫青、公孙敖、公孙贺等各率骑兵一万,出击匈奴。元狩二年(前121),再次出击匈奴。四年(前119),率军出击匈奴,因路不熟,延误军机,被迫自杀。一生与匈奴作战70余次,屡建战功。 李广?~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善骑射。文帝时,以良家子从军击匈奴,因军功为郎,常骑以侍天子。景帝时,为骑郎将,历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云中太守。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入为未央卫尉。因出击匈奴亡失多并被俘,抵罪当斩,赎为庶人,屏居蓝田南山中射猎。曾夜行被霸陵尉呵止。及召拜右北平太守,他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并上书自陈谢罪。在职期间,匈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随大将军卫青攻匈奴,以失道被责,自杀。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 李广? ~前119陇西成纪 (今静宁南、秦安北)人。西汉名将。先祖李信为秦代名将。广受家传射法,身材高大,长臂善射。虽寡言,却喜论阵法,以射箭为乐。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入侵萧关,从军击匈奴,以功为郎,常随文帝射猎,格杀猛兽甚多,深受赞赏。景帝继位,为骑郎将。吴楚反叛,任骁骑都尉,从周亚夫平叛。后任上谷太守,再迁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云中太守,与程不识俱为当时名将。武帝初,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 以骁骑将军统领万骑出雁门攻匈奴关市下, 兵败被俘,途中夺匈奴马、弓脱归,赎罪为民。元朔初复为右北平太守。匈奴称广为“汉飞将军”,数年不敢犯右北平。广行猎,误以草中石为卧虎,猛力急射, 箭镞尽入石中。元朔六年 (前123年) 入京,任郎中令。元狩二年 (前121年) 夏, 率4000骑出右北平攻匈奴, 行数百里, 被匈奴左贤王4万骑包围,汉兵死亡过半,广射杀匈奴裨将数人,挫敌士气。元狩四年(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统兵大击匈奴,广为前将军,途中迷失道路,耽误军机,因愤对刀笔之吏,竟悲愤自刭。广家无余财,每得赏赐,分发部下, 并与士卒共饮食。及死, 一军皆哭。百姓闻知,老幼无不垂泣。广一生7任太守,历文、景、武3帝,40余年,与匈奴大小70余战,屡建战功,终未封侯。今天水市南郊石马坪有广衣冠冢。 李广?~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自幼从军击匈奴,因功升为郎、武骑常侍。景帝即位后,为陇西(今甘肃临洮)都尉,不久升骑郎将,并先后任北部边域7郡太守。武帝时,召为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广以骁骑将军率万余人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寡不敌众被俘,广佯死,趁机夺马逃回。后任右北平郡(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其为“飞将军”,数年不敢犯。元狩二年(前121年),率4000余骑击匈奴,被左贤王4万骑包围,广沉着应战,用强驽射杀匈奴将领数人,使其队伍动摇,汉援军赶到,匈奴始退。四年(前119年)已过花甲的李广自请从卫青、霍去病出征,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羞愤自杀。广骁勇善射,一生与匈奴凡70余战,威震边塞。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