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洗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洗儿分类:【传统文化】 (1)古代育儿习俗。指生子三日举行的为婴儿洗浴的庆仪,故亦称“洗三”或“洗三朝”。此俗起源甚早,唐代已颇流行,宋时尤盛行。据宣城《梅氏家谱》载,北宋梅尧臣58岁得幼子,三朝时欧阳修、范仲淹、富弼等皆作“洗儿诗”以贺。苏轼《贺子由生孙》诗亦有“况闻万里孙,已报三日浴”之句。北宋后期始,民间又盛行于婴儿满月时举行“洗儿会”。届时,婴儿母家例以颜色鲜艳的彩丝束缚钱币,富贵之家更有用金银、犀玉为钱的,与彩段、珠翠及果品、食物等送往儿家。洗儿时,亲友俱集,以香药煎汤盛于盆中,盆内放入彩钱、果子、葱蒜等,盆外用数丈长的彩帛围绕,称“围盆”。洗浴时,尊长者以金银钗搅水,称“搅盆”。旁观的亲友各撒钱于盆中,称“添盆”。盆中枣子有直立者,少妇便争而取食,以此为生男孩的征兆。浴儿毕,剃去胎发,将发与彩色丝络盛于金银小盒中,抱儿遍谢在坐诸亲友,然后抱入他人房中,称“移窠”。当时民间每于三朝或满月洗儿后,还常以草药熏灸婴儿的肚脐和囟门。(2)宋代民间溺婴陋俗。流行于福建一带。当地人家因生子女多而资产不足以赡养时,每于生第四子或第二、第三女时,往往产妇临蓐即以盛器贮水,一产下便溺毙之,时称“洗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