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眩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眩晕

中医病症名。又称“头眩”。眩指眼花,晕指头旋。是指患者自觉眼目昏花,头脑晕转的病症。多由体虚、肝风、痰气所致。临床表现有眩晕突然发作,自觉景物旋转,站立不稳,并伴呕吐恶心者,称为真眩晕,与西医的真性眩晕含义相似,多见于内耳病变,治疗宜和中化痰。如为体虚所致,则伴有各种虚弱不足之症,治疗应以补虚为主。

眩晕

眩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眩晕。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病。本病的发生,多与肝脏有关,可由风、火、痰、瘀、虚等多种因素引起。其肝阳上亢者,风阳内动上扰清空;其痰浊,瘀血中阻者,清窍被蒙;其气血阴精不足者,清阳不能上养,皆可出现眩晕。该病以内伤为主,外感引起者较少。辨证论治:
❶肝阳上亢者,眩晕耳鸣,头胀痛,易怒,失眠多梦,舌红,脉弦。以天麻钩藤饮(见头痛)平肝潜阳,清热息风。兼见面红、目赤、口苦、为肝火偏盛,可加龙胆草、丹皮。兼有腰膝酸软,眩晕欲仆,头痛如掣,肢麻振颤等为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阳化风之势,宜加羚羊角、牡蛎、代赭石镇肝熄风以防中风变证出现。
❷气血亏虚者,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神疲懒言,气短声低,面白少华,心悸失眠。舌淡胖嫩,边有齿印,脉细或虚大。以八珍汤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❸肾精不足者,眩晕而精神萎靡,腰膝酸软,耳鸣,发落,齿摇。舌瘦嫩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以河车大造丸(紫河车、党参、熟地、杜仲、天冬、龟板、黄柏、麦冬、茯苓、牛膝)补益肾精,充养脑髓。
❹痰浊内蕴者,眩晕,头重如裹,倦怠,胸闷或时吐痰涎,少食多寐。舌胖,苔浊腻,脉滑。以半夏白术天麻汤(见耳鸣、目聋)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❺瘀血阻络者,眩晕头痛,多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面或唇色紫黯,舌有紫斑或瘀点,脉弦涩或细涩。以血府逐瘀汤祛瘀生新,行血清经。针灸治疗:以风池,太阳、百会、三阴交为主穴。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痰浊中阻者加头维、中脘、丰隆、阴陵泉;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膈俞、足三里;肾精不足者加肾俞、关元、绝骨、太溪。调护:
❶患者要避免过度疲劳及经常的精神紧张,注意适当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少动怒生气。
❷发病期间禁止剧烈动作,宜卧床休息。
❸饮食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为原则,禁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少食多餐。
❹痰湿眩晕可食金桔饼、丝瓜海带汤。气虚眩晕可食红枣小豆粥、人参茯苓饼、牛奶米粥等。肝阳上亢型眩晕可食白果煨乌鸡、芹菜炒羊肝。
❺眩晕患者可常饮罗布麻茶、菊花晶、桔皮红枣煎及决明饮。

眩晕

病症名。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两者常并见,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眩晕以内伤为主,虚证居多。如阴虚肝风内动,血亏脑失所养,精亏髓海不足而致,当用补气养血,益肾滋阴等法以治其本。实证多由痰浊中阻,或化火上蒙所致,宜化痰清火以治其标。

眩晕

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等一类病证。首见于《黄帝内经》。常见于西医学中美尼尔症,迷路炎,位置性眩晕,晕动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病,阵发性心动过速,贫血,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老年人素体肝肾阴虚,或脾胃虚弱,或喜食辛甘厚味而致痰湿内阻者,易罹患此病。病之初,治疗护理得当,预后较好;病久不愈,发作频繁,发作时间逐渐延长者,则成痼疾,难于根治;重则成中风危症;或因肝肾精血不足,耳目失于荣养而发为耳聋或失明之症。临床分五型辨证论治。
肝阳上亢忧郁恼怒太过,肝气郁而化火伤阴,肝风上扰头目;或肾阴素亏,不能养肝、肝阳上亢,故见眩晕,耳鸣,头胀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脉弦,或兼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或兼腰膝酸软,遗精、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宜平肝潜阳,药用天麻钩藤饮。若肝火偏盛,可加龙胆草、丹皮各10克;若兼见腹胀便秘,可加生大黄、芒硝各6克;若肝阳亢极化风,眩晕欲仆,泛泛欲呕,头痛如掣,肢麻震颤、语言不利,步履不正者,治宜清热镇肝熄风,药用羚羊角汤(《医醇賸义》方:羚羊角、龟板、生地、白芍、柴胡、菊花、蝉衣各10克,薄荷8克,夏枯草15克,石决明20克)。老年人应注意预防中风。
气血亏虚眩晕动则加重,劳累即发,神疲懒言,气短声低,面色少华,心悸失眠,饮食减少,舌淡脉细。治宜补养气血健运脾胃。药用八珍汤。
肾精不足眩晕、精神萎靡,腰膝酸软,或遗精滑泄,少寐多梦,耳鸣发落齿摇,舌红嫩脉弦细。治宜补益肾精充养脑髓,药用河车大造丸(《扶寿精方》方:紫河车、熟地黄、杜仲、天冬、麦冬、龟板、黄柏、牛膝各10克)。眩晕较甚,可加生龙骨、牡蛎、灵磁石、珍珠母各15克;遗精频频,加莲须、芡实、覆盆子各15克。若兼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是肾阳亦不足,宜补肾壮阳,药用右归丸。病情改善后,可以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长期服用治其根本。
痰浊内蕴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湿内停,眩晕倦怠,头重如裹,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滑。治宜燥湿化痰,健脾和胃,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如痰阻气郁,久而化火,头目胀痛,心烦口苦,渴不欲饮,苔黄腻,脉弦滑者,宜温胆汤加黄芩、黄连各6~10克以化痰泄热。
瘀血阻络眩晕头痛,失眠健忘,心悸倦怠,面唇色暗,舌有紫斑脉涩细。治宜活血祛瘀,药用血府逐瘀汤。
老年人平时增强体质,保持心情愉快,劳逸结合,节制房事,定量清淡饮食,戒除烟酒等,以预防发病。同时应注意避免突然、剧烈的头部运动及跌仆,以减少眩晕证发生。患病后及时治疗,严重者卧床休息及陪护,以免发生意外。


眩晕

中医学病症名。眩为眼花,晕为头旋,眩晕即头旋眼花。现代医学是指耳蜗受到主观或客观刺激而产生的运动错觉。患者感到自身旋转或周围物体旋转,以后者为多见。也有身体倾倒感,可伴植物性神经症状,如出汗、恶心、呕吐及面色苍白等。眩晕是老年人中最普遍的症状,即使健康者也有半数患眩晕症状。人体赖以反映空间定向和平衡状态的周围器官有皮肤浅部感受器、眼、颈和躯体的深部感受器及内耳等,其中以内耳最重要。内耳的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简称前庭器)司平衡感觉。前庭器的壶腹嵴和耳石斑(简称前庭终器)将来自外界的平衡刺激通过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传到大脑皮层的前庭中枢而感知、调节和管理平衡反应。另外,大脑、小脑、脊髓及网状结构又不断发出离心冲动,以控制和抑制从前庭终器传来的刺激。人体将平衡刺激从周围传到中枢(传入径路),以及将中枢冲动传到前庭终器(传出径路)的整个传导系统称前庭系。在前庭系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病变,均可引起眩晕感觉。例如,病变发生在两侧前庭系,则大脑不能控制人体平衡;病变发生在一侧前庭系,则两侧前庭系传来的平衡刺激一强一弱,将引起平衡失调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