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洛阳牡丹花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洛阳牡丹花会分类:【传统文化】 由河南省洛阳市委、市政府等有关单位主办以观赏牡丹为媒介的经济文化节会。自1982年洛阳市确定每年4月15―25日举办牡丹花会,到1992年已举办10届。1991年初,河南省委、省政府又决定,把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全省性大型活动,旨在以花为媒,为全省的对外开放搭好舞台,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的引进,推动经济发展。因“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故定名为牡丹花会。花会活动内容、规模,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一年比一年大。1992年花会活动主要内容有民间文艺表演,彩车游行,焰火文艺晚会,民间传统特色的“九龙腾飞”表演。赏花活动主要集于王城、西苑、牡丹三个公园及主要干道两侧,有370多个品种100余万株牡丹向中外游人一展风采。花会期间,共接待中外宾客100多万人次,全市利用花会与外商直接洽谈项目209个,引进外资14.3亿美元,办成三资项目41个,外贸出口市场发展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内经济协作方面,与近60个城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花会期间发布项目830多个,达成合作项目386个,累计成交额3亿多元。洛阳牡丹花会为“九朝古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新天地,并已发展成为河南省一项融赏花、观灯、经贸、科技、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大型国际性活动。 河南省和洛阳市最大的旅游观光活动之一。牡丹为我国传统名花,以花朵硕大、色彩富丽和姿态华贵,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洛阳栽培牡丹的历史悠久,牡丹之盛约始于隋,唐与北宋臻于极盛,千百年来,素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北宋欧阳修有诗赞曰:“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现在,洛阳牡丹已发展到20余万株、290多个品种。洛阳市大小公园、通衢小巷、房前屋后、庭院楼台随处可见牡丹芳姿,洛阳也因牡丹而成为名扬四海的北方花城。1982年确定牡丹为洛阳市花,并确定每年4月15日至25日为洛阳牡丹花会。花会期间,千万朵牡丹竞相怒放,争奇斗艳,把整个洛阳装扮成姹紫嫣红的花的世界;四方宾朋云集赏花,十里长街车水马龙,一派节日景象。 民间赏花娱乐活动。流行于河南省洛阳市。每年春末夏初在洛阳市王城公园举行。牡丹花又称“百花之王”、“百两金”、“木芍药”、“富贵花”。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为雅俗所共赏。民间传说女皇武则天在庆贺消灭徐敬业的宴会上喝醉了,忽然心血来潮,向上林苑冰雪中的百花下了一道“诗旨”:“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 ” 第二天,九十九样花都遵旨开放了,唯独牡丹抗命不开。女皇勃然大怒,命人将长安宫内的牡丹悉数挖出,炙烧根茎后,贬往洛阳,欲置牡丹于死地。谁知牡丹到了洛阳,不仅没有死,反而开得更加娇艳动人,因而被称为 “洛阳花” 。牡丹花会便是源此而来。每当花会来临,四方游人纷纷涌向洛阳,在满目繁锦的花海中,有对花把盏咏诗者,有凝神挥毫描容者,有仔细观赏品评者,真是盛况空前。解放前夕,洛阳牡丹仅有30个品种,不足千株,现在已发展到300多个品种,超过30万株了。有“魏紫”、“姚黄”、“绿牡丹”、“黑牡丹”、“二乔”、“丹炉焰”、“洛阳红”、“中州红”、“朱仇红”、“胭脂红”、“粉荷面”、“酒醉贵妃”、“贵妃插翠”等品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