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活动范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活动范围

分类:【中国民俗】

早期徽商,行商贩运土特产占有较大的比重。清康熙年间,徽商的足迹已至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湖北、四川、河北、山东等地。积累资本后,一些人就逐渐由有风险的行商转为较稳定的居贾。当时,徽州交通闭塞,商人返乡十分困难,因此,徽州流传这样的一句民谚:“一生夫妻三年半。”有些时运不济、事业晚成的徽商,甚至长期滞留异乡不归,等到回乡与家人团聚的时候,已是“黑头直到白头回,儿孙长大不相识,反问老翁何处来”。因此,在外地经商开店的徽商,为解决家人长期分离的痛苦,移家于外省者日渐增多。据洪王图的《歙问》载,出现了“徽之富民尽家于仪扬、苏松、淮安、芜湖、杭州诸郡,以及江西之南昌,湖广之汉口,远如北京”。他们虽然寓居城市,但保持着祖、客双籍的身份。

徽商中也有少数涉足海上贸易的。明嘉靖年间,徽商与闽浙沿海商人不顾朝廷禁令,从事海上武装走私贸易。最早从事海上武装走私贸易的歙人有许辰江、许本善等人。此后,歙人许栋、汪直、徐海先后组成强大的海上武装走私贸易集团。

许栋兄弟四人,与大宜(泰国北大年)、满刺加(马来西亚的马六甲)通商,运出商品有色绢、湖丝等,运入商品有乳香、樟脑等。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许氏兄弟在马六甲引佛郎机国(葡萄牙)商人,来浙江双屿、大茅等港口贸易,获取了巨额利润。汪直初与邑人徐惟学、徐明山、叶宗满、方延助及闽人谢和等结伴盐业。嘉靖十九年(1540年),与叶宗满等人到广州造巨舰,收购硝石、硫黄、生丝及棉布,运往暹罗(泰国)、南洋诸国贸易。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首航日本,抵达九州南边种子岛和西边平户岛。在日本以中国的湖丝等货换取银钱,在南洋诸国购回中国所需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五六年间成为巨商。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许栋集团被明军击溃,汪直及其余部,被推为船主,率众移居烈港。在浙的徽商与汪直关系密切,杭城商号“任其堆货,且为之打点护送”。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汪直引日本门多郎、次郎、四助、四郎等商人来舟山定海关贸易。汪直自称靖海王,为主持开市的保证人。此外,明崇祯年间程正吾、吴光福,由福建购货运销高丽(朝鲜)。清代北岸人吴肇福“贩茶海外,积有盈余”。清康熙年间,沿海商民日渐活跃,自此,徽州海商的活动日渐萎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