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活字印刷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活字印刷术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平民毕?所创用活字排版的印刷方法。先以胶泥刻字,一字一印。按韵排列,存于木格中。印刷前备一铁板,上敷匀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将铁范置铁板上,范内布满胶泥活字。火烤铁板、使药物熔化,再以平板按其面,字平如砥。冷却后泥活字与铁板粘连,即可用墨印刷。一版印完,复加热铁板,取下泥活字备用。为提高印刷效率,常作2铁板,一板印刷,一板排字,更互使用。沈括《梦溪笔谈?技艺》有明确、详细记载。毕?后约200年(1241―1251年前后),姚枢教弟子杨古以活字版印成朱熹《小学》、《近思录》。元代王桢创梨枣木活字,刻字3万余,1298年印成6万余字《旌德县志》100部。同时创转轮排字架,以字近人。明人华燧等以锡、铜、铅造活字。毕?发明活字印刷术比德人谷腾堡早400年。活字印刷术直接传播亚洲各国,影响整个世界文明和进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