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浑天仪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浑天仪

分类:【传统文化】

①浑仪。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测定天体坐标的仪器。由多个同心圆环组成,“立圆为浑”(张衡语),故称浑仪。最原始浑仪可能由固定的赤道环和能绕极轴旋转的赤径环(亦称四游环)组成。西汉落下闳曾在古代发明基础上制造出一浑天仪,“为汉孝武帝于地中转浑天,定时节,作太初历”(《隋书?天文志》)。东汉永元十五年(103)傅安、贾逵制造“太史黄道铜仪”,安装黄道环。张衡又增加地平环、子午环。至此,始有完整浑仪。北魏明元帝永兴四年(412)斛兰制造“太史侯部铁仪”,于底座添加水平校正器“十字水趺”。唐人李淳风制造更为复杂精密的“浑天黄道仪”,结构分为外、中、内3重。于至元十三年(1276)创制简仪。②浑象。表演天球运动的仪器,用以说明浑天学说。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浑象为东汉张衡所制浑天仪。属水运浑象,主体为直径4尺6寸多的大铜球,球上刻中外星官、二十八宿、赤道、黄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恒显圈、恒隐圈等。此外装置一套转动机械,将浑象与漏壶结合,以漏壶流水(或者加上人力)推动浑象绕极轴与天球同步转动,可以将天象准确地表示出来。张衡浑天仪是划时代的创造,开创了我国水运浑象的光辉历史,成为世界机械天文钟鼻祖。唐代僧人一行、梁令瓒,北宋张思训,元代郭守敬对浑天仪的改造和完善有突出贡献。

古代测定天体位置的仪器。它主要由刻有度数的几个圆环和观测天体的窥管组成。公元前104年落下闳曾制造,117年张衡发明。与浑天仪相联系有一个叫做“瑞轮神荚”的装置。它每月从初一起,一天转出一片木叶来,到月望共出现15片,然后每天转入一片,到月底落完。因为阴历和月的圆缺相配合,所以看了瑞轮神荚的起落、多寡,既可以知道日期,又可以知道月相。为使浑天仪自己能转动,张衡还采用齿轮系把浑象和表示时间的漏壶联系起来,利用滴水的力量,发动齿轮,齿轮带动浑象绕轴旋转一天一周。这样,浑天仪就能把天空的周日运动较好地表示出来。张衡的这项发明,后经唐代一行和梁令瓒,宋代苏颂和韩公廉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