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淝水之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淝水之战分类:【传统文化】 东晋大败前秦苻坚的战役。苻坚统一北方之后,企图乘势一举灭东晋,于公元383年组成87万大军南下。晋相谢安遣谢石、谢玄率8万北府兵迎战。晋将刘牢之在洛涧(今安徽淮南东)袭秦前哨,挫秦锐气。谢石率军抵淝水东岸,与秦军隔岸对峙。苻坚登寿阳(今安徽寿县)城观阵,见晋军严整,始有惧意。谢玄要求苻坚略后移,在西岸决战。苻坚企图在晋军半渡时截击,遂挥师后撤。秦军一退不可止,被俘晋将朱序乘机大呼秦军已败,晋军趁势猛攻,秦军顿时溃散,自相践踏,死者不可胜数。苻坚败退关中,后为姚苌所杀。 中国历史上东晋击败前秦、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晋太元八年 (383) 七月,前秦苻坚不顾多数朝臣的反对,下令进攻东晋。他强征各族人民为兵,统治区内所有公私马匹,全部征用。九月二日,苻坚从长安出发,“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坚至项城 (今河南沈丘),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军顺流而下,幽冀之众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自黄河人石门 (河南荥阳石门),达于汝颍”。( 《晋书?苻坚载记》 下) 苻坚自称投鞭可以断流,企图一举灭晋。晋相谢安主张坚决抵抗,派谢石、谢玄等率北府兵八万迎战。同年十月,秦军攻下东晋寿阳,晋将胡彬所率水军无法东撤,谢玄主力军自东而西推进,到达洛涧 (即洛河,在今安徽淮南东) 二十五里的地方停止前进。胡彬困在硖石 (在今安徽寿县西北),写信给谢石说: “今贼 (指秦兵)盛粮尽,恐不复见大军。” 秦军捉到信使,交给苻坚弟苻融,苻融立即报告还在项城的苻坚说: “贼(指晋兵) 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 ( 《资治通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 苻坚见信, 把大军甩在项城,只带八千轻骑赶往寿阳。苻坚到寿阳,派原东晋将领朱序劝说谢石等投降。朱序私下对谢石说: “若秦百万之众皆至,则莫可敌也。及其众军未集,宜在速战。若挫其前锋,可以得志” ( 《晋书?苻坚载记》 下) 。谢石本 “欲不战以老秦师”,闻言改变消极防御方针,十一月,以五千精兵在洛涧大破秦军前哨,继而水陆并进。苻坚同苻融登上寿阳城,见晋军严整,遥望八公山 (今安徽凤台东南)上草木,以为都是晋兵,面露惧色,回头对苻融说: 这也是劲敌,怎么能说他们弱呢? 晋军进至淝水东岸布阵,两军隔水相望。谢玄派人对苻融说: “君悬军深入,置阵逼水,此持久之计,岂欲战者乎? 若小退师,令将士周旋,仆与君公缓辔而观之,不亦善乎?” (同上) 苻坚、苻融都认为可以同意晋方的要求,苻坚说: 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济矣。苻融于是麾军稍退。因各族士兵不愿作战,秦军一退不止。秦军阵势大乱,不可收拾。谢玄等引兵渡水猛攻。苻融驰骑略阵,想阻止秦军盲目退却,不料马倒被杀。秦军指挥无主,更加溃不成军。谢玄等乘胜追击,攻占洛阳、彭城等地。这一战,“秦军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资治通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 混战中,苻坚身中流矢,众叛亲离,单骑逃至淮北。他对夫人张氏说: “朕若用朝臣之言,岂见今日之事邪! 当何面目复临天下乎?” (同上) 后悔之情,溢于言表。 东晋与前秦在淝水(今安徽寿县境内)的一次战役。是中国古代以弱胜强、转守为攻的著名战例。383年,前秦苻坚率90万大军南下攻晋。晋将谢石、谢玄率8万“北府兵”抗秦。晋军在洛涧(今洛河),出其不意,夜袭秦军成功,大破其先锋。苻坚登寿阳城,见晋军布阵严整,极度恐惧,甚至误认为八公山(今安徽寿县城东北)上的草木都是晋兵。谢玄利用苻坚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激将法使在淝水西岸布阵的秦军后撤一步,以便两军决战。苻坚以为可乘晋军半渡时予以袭击,不料一退便不可止,士卒乘机逃跑,晋军乘机展开猛烈进攻,秦军大败,苻坚一人一骑逃回洛阳。 书名,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的著名战争。本书具体介绍了这次战争的经过,对战前的历史情况,交战双方――东晋、苻秦南北对立的形势,东晋获胜的原因和历史意义,也作了全面叙述和深刻阐明。作者李季平,章邱人,1920年生。现为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兼山东省政协常委,中国唐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等职。长时期来,致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兼及明清史和文献学。除上书外,还著有《王夫之与读通鉴论》,《大唐创业起居注》点校,《简明中国古代史》(协作)和《唐代奴婢制度》等书。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曾多次获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社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