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凉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清凉寺

分类:【传统文化】

在江苏南京市城西清凉山南麓。据传此寺为南唐皇帝的避暑行宫,后主李煜常留宿于此。今寺内“德庆堂”三字,为李煜亲题。寺外保大泉,即南唐义井;寺后山顶有李煜所建翠微亭(暑风亭)。 “清凉山色几芙蓉,旧是南唐避暑宫;留得翠微亭子在,水天闲话夕阳红”一诗,即指这段历史。现寺与扫叶楼合并,为清凉山公园的一部分。

在南京市清凉山。清凉山古名石头山,后因南唐时在山上建清凉道场而得名清凉山。山原与西侧石头城为一体,后因城市建设而分开。寺始建于五代杨吴时期,初名兴教寺。南唐?元元年(937年)改建为清凉道场,为皇家避暑离宫,相传李后主(李煜)常留宿宫中。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为清凉广慧禅寺。后屡建屡毁,明代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重建后更名清凉寺。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现仅存清末建造的佛殿和南唐古井一口。相传五代时文益法师曾在此修行佛学,兼禅宗云门、曹洞两宗之长而自成一家,对当时禅宗流弊颇有箴训。文益死后被南唐中主谥为“法眼大禅师”,他所创立的学派故名“法眼宗”,盛行一时,并曾传入高丽(今朝鲜半岛)。寺附近有扫叶楼、崇正书院、驻马坡等古迹。现已辟为清凉山公园。

在建阳地区松溪县湛庐山。湛庐山三峰并立,清凉寺即建于中峰湛云峰上。始建于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因传说湛庐山在春秋时曾为欧冶子铸剑处,故初时乃为纪念欧冶子而建,称为“上祠”。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改为“湛庐禅庵”。清宣统后大规模扩建,始称“清凉寺”。寺分上、中、下三殿,左右有袭古殿和三官堂。寺门右侧壁上有明崇祯元年(1628年)石刻碑记,记载湛庐山名胜和建寺经过。现山中尚有多处欧冶子铸剑遗迹,如淬剑池、炼剑炉和试剑石等。湛庐是我国古兵器史上著名的宝剑。

位于清凉山半山腰。前身是杨吴时期修建的兴教寺。南唐开元初年为石城清凉大道场。南唐后主曾于此兴建避暑行宫。宋太平兴国五年(980) 幕府山清凉广惠寺迁此,明初改名清凉寺。寺境清静古雅。院中有南唐保大三年挖掘的古井,称还阳泉,水质优良。据传因山上遍生何首乌,其汁液渗入泉中,常饮此水,年迈不衰,须发犹黑。数百年来井不干涸,至今依然可以品尝清冽甘润的泉水。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