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濂洛关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濂洛关闽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濂学、洛学、关学、闽学四大理学学派。“濂”指周敦颐,因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故世称其学为“濂学”。“洛”指程颢、程颐,因二程长期在洛阳讲学,故世称其学为洛学。“关”指张载,因其长期在陕西关中地区讲学,故世称其学为“关学”。“闽”指朱熹,因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福建讲学,故世称其学为“闽学”。 宋代理学四个主要学派。濂学指以北宋周敦颐为代表的学派,因敦颐居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濂溪,故名(参见“濂溪学派”)。洛学指以北宋二程(颢、颐)为代表的学派,因二程为洛阳人氏,故名(参见“明道学派”、“伊川学派”)。关学指以北宋张载为代表的学派,因张载聚徒讲学于关中,故名(参见“横渠学派”)。闽学指以南宋朱熹为代表的学派,因朱熹曾侨寓、讲学于福建路的建阳,福建别称“闽”,故名。闽学发端于南宋初年的福建理学家杨时、游酢、罗从彦、李侗等人。朱熹通过他们承接了周敦颐、二程(颢、颐)等人的理学思想,兼揉各家学派,从而集理学之大成。此派思想一直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参见“考亭学派”。 宋代理学的四个主要学派。“濂”指以周敦颐为代表的濂学,因周家乡有濂溪,后又曾在庐山建濂溪书院而得名。濂学是宋明理学的开端,对程朱的影响很大。“洛”指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洛学,因二程长期居洛阳讲学而得名。二程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关”指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因张为关中噤县人而得名。张载与二程有学术交往,并有亲戚关系,因此关学和周敦颐的濂学、二程的洛学、朱熹的闽学并称“濂、洛、关、闽”,这五人也被称“宋五子”。《宋史》把他们都列入《道学传》中。但关学的主要倾向是唯物主义,和濂学、洛学、闽学的唯心主义不同。“闽”指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因朱熹生于福建并长期在福建活动而得名。闽学集濂学、洛学之大成。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