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火把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火把节分类:【风俗文化】 白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节日清晨,村村都要派人到山上砍一棵又高又直的青松树,除留树尖的枝叶外,砍除全部树枝。人们将大树杆立在村子中央,上扎数束大火把,还用彩纸糊成斗、升,上书“五谷丰登”的字样,另插一些彩旗。吊一盛有小物品和食物的竹篮,各家还要做许多小火把。当夜幕来临后,人们聚集到火把树下,供上猪头、公鸡,请一老人在火把树下烧香,祭奠,然后引燃火把。这时,当年生男孩的人家要摆一桌酒菜,邀请在场长辈;生女孩之家则端上蚕豆,分给在场的众人。当火把烧断竹篮绳,从中撒出小物品和食物,人们便争相去抢,抢到者预示其健康平安。仪式完毕,早已准备好的骑手们骑马绕火把树和人群奔跑,以示纪念传说中曾在火海中救过柏洁夫人的马将军。孩子们手持火把,逢人便撒松香,同时引火,发出“呼呼”之声, 白语中“呼”为好,故取谐音以祝愿庄稼好、人畜好。最后,男女老少手举火把周游田坝,据说这样可以烧死害虫,保护庄稼。火把节是白族最隆重的农事节日之一,并有很久的历史,明代李元阳在《云南通志》中就有“六月二十五日,束松明为火炬,照田苗,以火色占农”的记载。火把节期间,白族妇女还要用凤仙花将指甲染红,以纪念登赕诏王的夫人柏洁,相传柏洁夫人曾用双手在被南诏王焚烧的松明楼的灰烬中寻夫。故人们还在此期间接已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过节,以示对女儿的关怀。火把节这天,青年人还要到大道上遛马,还高喊:“追!杀!”表示前去搭救登赕诏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