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灯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灯戏

分类:【地域文化】

满族歌舞,又名 《龙灯戏》、《龙舞》。始于宋代,金人入主中原时被女真族吸收,并把它从《莲花灯舞》的软舞形式,发展成具有古代女真人行围射猎或行兵打仗时高举松明火把、列伍摆阵、昂然行进,如同蛟龙翻江倒海之势的 《龙舞》。龙舞的表演,气势力浩大、人数众多,一般需数百人至千人。每人执两盏彩灯、身着各色制服,以舞蹈变化出各种队形和摆出各样阵式,每样阵式还可组成不同字样的图案,如“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籍以歌颂皇帝的圣德。《灯戏》皆用满语演唱,曲目有《谣四落》、《太平年》、《哈八儿图》等。

土家族民间欢度年节演出的歌舞剧。其称谓因地而异,桑植谓“花灯戏”,凤凰名“跳茶灯”,秀山称“玩花灯”,因其演出时,常用灯笼围成圈当作照明,演员在中间表演,故总称“灯戏”。一般从正月初九出灯,演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或正月二十四日“送灯节”。其唱词通俗易懂,曲调丰富,生活气息浓厚,旋律欢快风趣、优美动听。剧中人物,一旦(幺妹子)、一丑(花子)。旦角端庄乖巧,手握折扇、手绢;丑角诙谐机灵,手握折扇或徒手。音乐有打击乐器马锣、镗锣、二钹与翁琴(二胡)、短笛等。剧目演出不受场地限制,最早在方桌上表演,后来有的地方在花台上表演,也可以在堂屋、院坝里表演。各地灯戏,虽为过年演出,但却没有脱离酬神、祝福、祈祷人寿年丰等范畴,故其演出活动分为三类:①愿灯,为酬神而演,又名“私灯”;②耍灯,由花灯会或众人凑钱举办,祈祷一方清泰,又名“众灯”;③单边灯,为东家赐送吉祥,又名“送灯”。演出的传统剧目有:《采茶》、、《盘花》、《南山放牛》、《磨坊会》、《王大娘补缸》、《槐荫会》、《白骨塔》、《蝶双飞》、《孟姜女》、《十八相送》、《三娘教子》、《山伯访友》等20多个剧目。内容多为男女爱情、生活小品、历史故事等。演员的演出,旦丑插科打诨,动作灵敏,因自然环境与地域不同而风格各异。各地都保留着传统步法和身段,极富舞蹈性。如旦皆以颤步、碎步、三指夹扇推帕为主;丑皆以下蹲、胸前划线扒子,往上掏手带跪为主,显得稳健、质朴、诙谐。两者长演不衰的传统动作有:鸡啄米、龙抬头、浪回头、顺风起、寒鸡步、鸭子摆蛋、水旋莲花、白鹤亮翅、鲤鱼标滩、金鸡伸腿、岩鹰展翅、蝴蝶抖水、饿马悬蹄、懒龙翻身、雪花盖顶、狮子滚绣球、犀牛望月、鹭鸶梳头、观音坐莲、照面梳妆、膝上栽花、水花冒浪等。新中国成立后,秀山花灯发掘整理,已掌握传统舞蹈动作300余套,出版了《秀山花灯》集子,1984年重庆歌舞团编演的秀山花灯《蝶双飞》,出访过美国、德国、缅甸等国,蜚声海外。

四川灯戏是流传在省内的一种民间小戏,是在四川民间歌曲、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特别是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活泼、幽默、风趣、载歌载舞的地方戏曲剧种。据《洪雅县志》载:明嘉靖年间,洪雅就有“元夕张灯放花,结彩棚,聚歌儿演戏剧”的记载。又《芦山县志》载:“……每至中元圣诞,演戏赛会,第见远近朝睹,老幼皆欢。”据此,不少研究家认为,灯戏起于明代。

四川灯戏在省内流传甚广,有秀山花灯戏、芦山花灯戏、古蔺花灯戏、梁山灯戏、巫山踩堂戏、夹江堂灯戏等名目繁多的灯戏品种,不仅遍及四川的山乡村寨,而且在商业的交往和移民中,逐渐传播到湖北、湖南、贵州、江西、福建等10多个省份。

灯戏的行当以旦、丑为主。

旦,俗称“幺妹子”,端庄、秀丽、乖巧。常是右手拿把花折扇,左手拿张花帕帕,梳长辫,戴红花,穿大襟裙,甚是可爱。

丑,俗称“花鼻子”,朴实、幽默、诙谐、风趣。头戴无顶草帽(半边月),穿对襟衣、麻草鞋,手拿蒲扇或折扇。

由于灯戏是在跳花灯等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戏曲艺术,也就是说,灯戏是运用民间歌舞跳花灯等艺术形式,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艺术。是在歌舞跳跃中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灯戏艺人称之为“跳”,他们把“跳”作为灯戏表演艺术的主要特点。

灯戏的音乐是在四川民间歌曲、曲艺音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曲词丰富,独具一格。

打击乐是四川灯戏的主要组成部分,各地灯戏使用的打击乐不尽相同。苍溪、阆中、南充一带的灯戏,过去使用的打击乐器,主要是一面大锣,一个盆鼓,锣鼓点也比较简单,常是“冬当”两声起腔;而梁山灯戏、夹江的堂灯戏则多半使用与川剧相同的锣、鼓、钹、锣、板,还有二星、木鱼等和比川剧锣鼓简单的锣鼓经。有的地方则使用端公“庆坛”所用的锣鼓和锣鼓经。也有使用闹年锣鼓和锣鼓经的。但大多数地方的灯戏的打击乐,都使用与川剧相同的锣鼓和锣鼓经,并有一部分锣鼓牌子与川剧相同。

四川灯戏的剧目十分丰富,据在万县、涪陵、达县、雅安、泸州以及秀山、芦山、苍溪、夹江等地的初步统计,有《补缸》、《补锅》等400多个。这些剧目大都是反映民间生活、男女爱情和充满幽默、讽刺的小故事,具有生活气息浓厚,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明了等特点。演唱的曲调,大都是民间山歌小调,曲调朴实,朗朗上口,表演又广泛运用了花灯歌舞,乃至皮影、木偶戏的动作,深受农村、山乡人民群众的欢迎。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