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猴儿鼓舞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猴儿鼓舞

分类:【传统文化】

瑶族、苗族民间舞蹈。流行于广西来宾、上林、马山、忻城、都安、凤山、天峨等地的瑶族和湖南花垣、保靖、吉首等地的苗族之中。瑶语称为“丢绞舞”,起源说法颇多,常见的说法为瑶族祖先出猎时救一频死之猴,猴子为感恩,死时嘱其用皮蒙鼓并击鼓而舞,以使瑶族五谷丰登,故瑶族跳猴儿鼓舞有祈祷丰收之意。苗族的猴儿鼓则源于传说古代猴子偷食庙中供果,无意碰响更鼓,引起群猴争相击鼓而舞所致。瑶族猴儿鼓在农历五月二十七至二十九的达努节举行,舞时置一大鼓于场地中央,舞前先唱古歌颂扬祖先,鼓迎丰收,后由饰猴王者击鼓,其余的则饰群猴,持锣等踏点起舞,用唢呐木叶等伴奏。苗族在正月举行,表演者画猴面,模仿猴的动作踏鼓点而舞,人数不限却需偶数。

猴儿鼓舞主要流传于湘西花垣、吉首、保靖等县的苗族地区。此种鼓舞主要是模拟猴子动作,故名。表演时,人数不拘,有单人、双人或多人,但多为男子表演。动作有“戏鼓”、“听鼓”、“倒爬树”、“狮子滚球”、“双加官”、“拖鼓”等。表演时间可长可短,鼓点和动作既富有节奏,又灵活,两足不断跳跃,双手伸缩不停,急缓有致。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