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玄妙观三清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玄妙观三清殿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建筑。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内。玄妙观相传始建于晋,名真庆道院,宋称天庆观,元代始改今名。三清殿建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由著名画家赵伯?设计。殿面阔9间,计46米余,进深6间,计25米余。下筑高台,重檐九脊顶,四角飞甍高翘,檐下斗拱雄健疏朗。屋脊两端有二个高约3.5米的砖刻龙头。殿内斗拱采用上昂结构。为国内罕见。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布局庄重。殿前露台的东、南、西绕以青石雕栏,栏版和台基上人物故事与飞禽走兽浮雕有汉代画像石余韵,其中西南面还是宋代遗作。殿内砖制须弥座高1.75米,雕刻华丽精细,座上三尊泥塑妆金三清像高达5丈,造型庄严凝重,衣褶流转生动,为宋代道教塑像的上品。殿内还保存有其他宋刻珍品,另有唐吴道子绘老君像刻石,上镌颜真卿书唐玄宗所撰赞语,亦弥足珍贵。该殿后代虽有修葺,但主要结构仍为宋代原物,为江南地区现存最大的古代木构建筑。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与雕塑艺术的重要实例。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观前街。始建于晋咸宁二年(276),名真庆道院。唐改称开元宫,宋称天庆观,元始称玄妙观。清初避康熙玄烨讳,称作圆妙观。历代屡有废兴,至清康熙年间为最盛,周广500亩,宫殿25座,内外各18景,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道教正一派丛林胜地之一。今保存完整的仅正山门、三清殿、雷尊殿、斗母阁四座。三清殿系南宋淳熙六年(1179)重建,为苏州仅存的宋代大殿,由当时名画家赵伯驹之弟赵伯筘设计。殿内有庭柱60根,面阔九间47米多,进深六间26米多,平面长方形,重檐歇山顶,巍峨壮观。屋顶坡度平缓,出檐较深,斗?疏朗雄健,梁架分明、暗两种,平?(天花)上是“草架”,下面用月梁,皆为宋代古制。尤其上檐内槽斗?作上昂,为国内孤例。殿中砖制须弥座,高1.75米,分上中下三部,雕刻华丽。上供三清像,高约8米,姿态凝重,衣裆卷曲,神态俨然,为宋代道教雕塑佳作。观内碑刻众多,有南宋宝庆元年(1225)复刻的吴道子绘老子像及唐玄宗撰题、颜真卿书写的赞,世称“三绝碑”。殿前有宽广的石砌月台,周以围栏,基座南侧镌有精巧的飞禽走兽、人物画像、水族纹样30多幅,为南宋杰作,艺术价值很高。大殿东向立一巨形石碑,原镌明方孝孺万字文,后因其拒为明成祖朱棣草拟书而被杀,碑文被铲除,故名“无字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