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王旦

分类:【文化精萃】

北宋大臣。字子明。宋大名莘县(今山东省莘县)人。太平兴国进士。咸平四年(1001)为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契丹来犯,从真宗去澶州,后还东京权留守事。三年(1006)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在北宋主持国政时间最久,凡军国重务,无不参与决策。真宗对王旦言无不听,凡大臣有所请,必问“王旦以意如何?”一次退朝后真宗盯着他的背影说“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有人毁旦者,旦总引咎自责,不加辩解;人有过,虽人主盛怒,可辩者辩之,必得而后已。群臣论争,常由旦一言而定。每荐朝士,常不令其人自知。旦死后,史官修《真宗实录》,检阅内廷奏章,始知朝士多为王旦所荐。旦宽怀大度,当时人所称。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真宗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缺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盖见其忠直。”平时不置田宅,真宗以其所居陋,欲治之,旦辞以先人旧庐,乃止。卒封魏国公,谥文正。曾参与编纂《文苑英华》,监修《两朝国史》。死后有文集行世。《宋史》有传。

北宋政治家。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及第,累迁著作佐郎,参预编选《文苑英华》诗类。淳化二年(991),迁知制诰。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为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咸平三年(1000),同知枢密院事,次年,参知政事。景德三年(1006)拜相,监修太祖、太宗两朝国史。真宗大搞天书封禅,他内心不以为然,但终于违背初衷,屈意配合,先后担任天书仪仗使、大礼使,临终以唯独不谏天书为终身遗恨。卒谥文正。仁宗题其碑额曰“全德元老之碑”。有《文集》20卷,今佚。

王旦是真宗朝执政时间最长的宰相,其端重介直,明达治体,少有过失。在政治上,他主张谨守祖宗家法,认为“祖宗之法具在,务行故事,慎所变改”。真宗欲以王钦若为相,他认为钦若不贤,以“祖宗朝未尝有南人当国”的家法谏止。他对真宗说:“天下财帛不足虑,所虑者政令赏罚有所不当”。他善于识人,荐人据其才能,且荐贤不示恩,“阴荐天下士,有终身不知者”;他荐人不以私,寇准数论其短,但仍因其有才而力荐其为相。在对待辽与西夏的关系上,他主张以金帛换取和平。契丹曾请求在岁给之外追加钱币,他建议“止当以微物而轻之”,于是在岁给内各借三万,告以在次年额内扣除,使契丹无计可乘。西夏以民饥为由求粮百万斛,朝臣皆指责其违背誓约,应予责问。他却请求备粟百万斛于京师,命西夏来运取,使其惭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