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瑞光塔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瑞光塔

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建筑。在今江苏省苏州市盘门内。相传三国赤乌四年(241),孙权为康居国(在今中亚)僧人建造普济禅院,赤乌十年复造十三层舍利塔。后塔因年久失修,破坏严重,至宋宣和年间重建。也有以塔内所存砖铭和佛像背面墨书题记,认为塔筹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左右,落成于天圣八年(1030)左右,前后历时20余年,并更名瑞光塔。塔八角七层,砖木混合结构仿楼阁式。由外壁、回廊和塔心(塔心柱仅止于第五层顶部,自第六层开始改用木构架)三部分组成。底层及第四层至第七层四面辟门,其余四面隐起直棂窗。第二、三层则八面辟门。塔心壁上设佛龛,回廊中有供登临用的扶梯。塔身为砖石砌筑,各层高度向上逐层递减,直径也逐层内收。每层建木构腰檐和平座栏杆,塔顶有刹。塔下为石砌须弥座,须弥座四周有花纹雕刻装饰。塔刹于光绪五年(1879)被大风吹折,各层腰檐亦残缺不全。塔现存高度为43.2米。塔建成后,虽经南宋、元、明、清各朝修葺,但主体建筑仍是北宋遗物,是研究宋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苏州市。据记载,三国东吴赤乌四年(241年)孙权为康居国(在今中亚)僧人性康建普济禅院,赤乌十年又建13层舍利塔。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重修时改为7层,相传塔上常放各色祥光,故改名瑞光塔。明代周永年有“佛者浩浩著潮声,人如磨蚁香如雾”之句,当年香火之盛可以想见。后寺、塔迭遭变故,仅志书记载,重建和重修就有18次之多。咸丰十年(1860年)又遭兵燹,殿宇俱废,仅存此塔。塔为楼阁式,砖木混合结构,砖砌塔身由外壁、回廊、塔心组成,木构腰檐和平座都已残破,塔刹已毁。塔高约43米,垂直轮廓逐层收缩,微成曲线,保持着唐宋古塔的风姿。瑞元塔与附近的盘门、吴门桥通称为“盘门三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盘门内。三国东吴赤乌四年(241),孙权建普济禅院以供养康居僧人性康。赤乌十年又建十三级舍利塔,后晋天福二年(937)大修。宋宣和年间(1119―1125)朱?改为七级,更名瑞光塔。南宋时寺院毁于战乱,淳熙十三年(1186)修复。明代周永年以“佛者浩浩著潮声,人如磨蚁香如雾”,写其香火之盛。现存塔身一至五层为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遗物,六、七两层为后期之作。塔残高约43.2米,七级八面,砖木楼阁式,由外壁、回廊、塔心组成,体制古朴,秀隽挺拔,有唐宋多层塔风格。1963年以来,多次维修,从塔内发现五代、北宋初期文物,包括北宋木版经卷,木、石、铜佛像,鎏金塔,五代手书经卷等。其中真珠舍利宝幢,系用珠宝编就,高1.22米,集玉雕、木雕、描金 漆雕、金银工艺于一幢之上,实为稀世珍宝。传说塔上常放五色祥光,故名。或说高僧讲经,白龟听讲,加上庭前合欢、芍药、双竹,合称四瑞。塔与近处盘门、吴门桥并称“盘门三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