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瓦分类:【传统文化】 ①一种陶土烧成的器物。如:瓦盆、瓦器。②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粘土做成坯后烧制而成。可分板瓦、筒瓦两大类,板瓦仰铺在屋顶上,筒瓦覆在两行板瓦之间。③原始纺锤,因多为陶土烧成,故称瓦。篆文像纺锤之形。《诗?小雅 斯干》:“载弄之瓦。”《传》:“瓦,纺砖也。”④盾的突出部分,拱起如覆瓦,称?(盾)瓦。 由于冒烟很大,人们一般将窑建在城外。用过一段时间后,旧窑必须废弃,另开新窑。破窑常常成为贫寒夫妇的居住之所,或者住着由于某种原因不允许住在城里的人。因此,“瓦窑”一词也含有“愉快之地”的意思。它用来特指妓院,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象买瓦一样便宜地满足欲望之处。 “瓦人”是一种农村经纪人,他以地里的穗子来估算收成。”瓦剌”①据说是一种在遥远的西海中发现的鱼。由于这种鱼长久呆在暗处,所以眼睛变成了昏暗的,不过一出水就会发亮。“瓦剌”的喻意为鳄鱼眼泪。歌妓有时称作 “瓦剌”,因为她们的爱是虚假的。 傣语音译,意为“佛寺”。可能来源于巴利语Vana(园林)。汉称“缅寺”。云南西双版纳及孟连、耿马等地的傣族佛寺。在傣族和布朗族居住区几乎每村皆有。中心建筑为一长方形大殿, 面积约400―500平方米,红瓦低檐,由多根木柱支撑。沿屋檐处为半截短墙, 四边有门。殿正中靠后处为佛座, 上塑释迦牟尼像,旁有仪仗、佛幢等陈设,前有平台,为参拜佛爷之处,大柱和围墙上有壁画。殿后有厢房, 为僧侣住处。解放前西双版纳傣族佛寺有上下隶属的组织系统,总佛寺、勐以下各行政区的中心佛寺和村寨的基层佛寺的上下关系与封建统治机构的组织系统密切配合。解放后这种隶属关系已废除。 瓦有大瓦、小瓦之分。小瓦为传统瓦,又称“蝶瓦”、“布瓦”、“鱼鳞瓦”等。除普通瓦片之外,小瓦还有“滴水”、“勾头”和“脊瓦”等具有特殊用途的瓦。“滴水”呈三角形,“勾头”有三角形、圆形、扇形等数种,两者皆用于檐头处。其花纹,有功名的人家用“虎脸”,寻常人家用“猫脸”。筒瓦用于屋脊覆被,故又称“脊瓦”。大瓦为一种波浪形瓦,本世纪初兴起于烟台城市居民建筑中,50年代后广泛流行于山东各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