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交换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交换婚

有对等交换婚、三角交换婚、多边交换婚等多种形式。交换婚是人类婚姻发展历史上古老的婚姻习俗之一。它是指一位男性用本族的一名女性为自己“换娶”一位妻子的简单婚姻交换。这种婚姻交换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我国四川省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中的阿陆——阿硕、阿陆——马等诺合家支内部解放前就长期实行交换婚。台湾省统称为高山族的“赛夏”、“布农”、“曹”等族群也有交换婚姻形式,即乙家娶甲家女,乙家必须把女子还嫁给甲家男。此外,赛夏人还流行有丈夫的姐妹出嫁给妻子的兄弟的婚姻习俗。

交换婚

两民族或两家互换女子为妻。这种婚姻形式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族外婚,是在两个民族或胞族之间互换姐妹为妻,或互换女儿为媳。后来发展为姑舅表之间换亲,即姑出嫁、生女回嫁舅家。这种成婚方式一般不花费财物,以人身等价交换。我国自西周初年就存在这种交换婚,以后则以各种形式沿袭下来。芬兰学者韦斯特马克认为:“亲亲相换的做法在世界其他很多地区都可见到,不过,大多都是作为一种节省聘礼的经济措施而与普通买卖婚姻并行的。”交换婚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有偿婚,且带有强迫性质,由于它违反了婚姻自由的原则,为我国现行婚姻法所禁止。但在某些地区,仍有交换婚发生,民间称之为换亲。

交换婚

世界上古老的婚姻习俗之一。指一位男子用本族一位女子为自己换娶一位新娘的简单婚姻交易。有若干类型。最简单的一种是一个男人用自己的一位姊妹为自己换来新娘,而这位姐姐或妹妹嫁给新娘的兄弟,是为“对等交换婚”;一男子娶某家一位女子为妻,作为交换,把自己的姐姐或妹妹嫁到与自己和妻子皆无血缘关系的第三家,是为“三角交换婚”; 如交换婚是在三四家或更多的家庭之间进行,则为“多边交换婚”。以上三种均可归属于“对称交换婚”范围。参加对等交换双方的两个婚礼仪式要同时举行,是为“同期交换婚”; 如果新郎暂时没有适龄的姐妹或其他女性亲属,也可许诺将来还给女家一位女子,是为“信用交换婚”; 娶一位新娘,有条件时向女家还一位女子,无条件时可以不还,是为“任意交换婚”或“优惠交换婚”,这三种又可归属于“形式交换婚”范围。交换婚与换物婚有某种关系,但不牵扯到新娘的身价问题,双方经济上都不受损失。交换婚客观上限制了一个人可购买妻子的数量,有利于巩固一夫一妻制,是较高级的社会组织尺度。各地所见的姑舅表婚,往往就是交换婚的一种形式。交换婚习俗流行于世界上一些国家。中国四川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中的“阿陆—马”或“阿陆—阿硕”等诺合家支内部长期实行交换婚。在统称为高山族的台湾曹、布农、赛夏等族群和藏族的贵族中也有交换婚习俗。澳大利亚的卡列拉人、印度的普尤人和缅甸的克钦人也盛行这种婚俗。

交换婚

见“卡依恰库达”。

交换婚

男子互相交换姊妹或其他亲族女子为妻的婚姻形式。曾盛行于世界的许多民族之中。萌芽于原始社会群婚阶段。初时只在两氏族间进行, 即甲氏族女子须嫁乙氏族男子为妻, 乙氏族女子须嫁甲氏族男子为妻。进入父系社会以后,交换的范围则有所扩大,并且往往凭借男子的家长权力得以实行, 作为对失去女子一方氏族的补偿。有的民族还以男子姊妹的多少决定其取妻的多少,如印度的乌拉利人就实行这种对等的形式,即有几个姊妹就娶几个妻子,没有姊妹就不得成婚。在近代, “换门亲”曾作为交换婚的一种形式, 如解放前中国哈萨克族贫苦牧民中实行的, 两家互换女儿作儿媳不收财礼的形式。特定婚配的姑舅表婚往往带有交换婚性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