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畲族服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畲族服饰

分类:【中国民俗】

畲族是中国东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据唐宋史籍记载,当时的畲族已聚居在今闽粤赣等地。现代畲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和安徽五省,其中以福建和浙江为最多。据2000年的人口统计资料表明,福建省畲族主要聚居于闽东、闽北等地,人口约36万人,占全国畲族人口的一半以上。

畲族的民族服饰自古以来沿袭传统,自成体系。宋元以来各种古籍方志多有记载,或曰“椎髻卉服”、“不巾不帽”,或曰自织麻布、衣着青蓝;女性高髻重缨,竹冠蒙布,不一而足。清乾隆傅恒《皇清职贡图》卷3说闽中的畲族“男椎髻,短衣,荷笠携锄。妇挽髻,蒙以花布,间有戴小冠者,贯绿石如数珠,垂两鬓间。围裙着履,其服色多以青蓝布。”清光绪《侯官乡土志》卷5说:“其男子即短衣徒跣,其妇人则高髻垂缨。”所说大体类似。民国近代,福建各地畲族男女服饰基本保持明清时期的传统风格,尤其是女性服饰,长期延续,无所变化。男女多尚蓝、青、黑或白色麻布。男子平时多着短衫或无领大襟,穿草鞋,戴斗笠。闽东畲族男子的结婚礼服比较特殊,头戴红顶黑缎宫帽,通体黑色,宽沿外敞,冠顶突起,饰有红缨,顶尖有一铜珠;身着青或灰色长衫,无领,右衽大襟;有在

襟或胸前绣龙纹者。祭祖时有穿红衣或青衣,有戴巾者,其中祭祀者身份不同而衣着也有所不同。妇女的服饰则较丰富多彩。一般女性都头戴制作精美、形状特殊的头冠,衫襟的领口、袖口及衣襟上多以红布镶边或绣花,下着裙并系围裙,跣足或穿绣花鞋、木屐,有的裹白布红边的绑腿。1929年,上海同济大学的德国籍教师史图博和李化民到浙南和闽北地区对畲民作了实地调查,其后撰写了《浙江景宁县敕木山的畲民调查记》,其中对闽北南平等地的畲族妇女的服饰调查也有记载。如该书说敕木山畲族妇女“还保持一些最初的服装形式……相当普遍地穿着老式剪裁的上衣。没有领子,领圈和袖口上镶着阔边,像在浙江南部的偏僻地方和福建的许多地区常见的那样。在福建延平府(今南平市),我们在畲族妇女那里见到的这些绲边非常绚丽多彩。可是,尽管这样,许多妇女不穿裤子,只穿一条朴素的裙子。或者说得更确切些,一条宽大的下垂过膝的裙子。……在这条裙子上面,还围着一条蓝色的麻布小围裙。这条围裙的带子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它是用丝线和棉纱线织的,仅3厘米宽,有蓝、绿、白三色的图案花纹”。该书还记述说:“在延平府还居住着约500个土人,汉人把他们叫畲婆。……妇女的服装和住在附近的汉人有所不同,她们在头上戴一种用红带子组成的首饰。她们的上衣一一旧式剪裁,一一饰有宽阔的、绣得很美的镶边。她们不穿裤子,只穿裙子,光着脚走路,裹脚在她们那里是闻所未闻的。那种特有的发式在最近几年已逐渐消失。”

史图博所说的那种发式,实际上在福建各地仍然存在,一些地方甚至保留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据凌纯声《畲民图腾文化的研究》介绍,当时福州罗岗等地的畲族妇女戴的图腾冠,主要显示畲族的图腾崇拜现象。整个冠像畲民的图腾崇拜物,其由红布、铜链、蓝玻璃珠、红线、竹筒、银发针和红缨珞等构成。“福州式的头笄,犬的头身尾三部分的分别最为明显。……据为畲民打制头笄的银匠言,此种头笄的样式,乃系古代相传之形式,畲民不容有丝毫更改。”

其形状亦如《皇清职贡图》所说:“古田畲民即罗源一种,散处县之上洋等村。妇女以蓝布裹发,或戴笄状如犬耳。”

畲族女子服饰

畲族女子服饰

畲族女子服饰

现代畲族男子的服饰穿着已与当地汉人没有什么区别,惟部分妇女的服饰仍保留许多民族服饰的特点。据潘宏立《福建畲族服饰类型初探》一文介绍,

福建各地畲族妇女的服饰类型繁多,不同地区具有各自的特色,其区别不仅在于头冠的差异,而且包括发式、衣饰在内,整个服饰均有不同。从总体上看,大致可以分为罗源、福安、霞浦、福鼎、顺昌、光泽和漳平等七种类型。其中罗源式服饰流行的区域最广,包括罗源、连江、闽侯、古田、福州及宁德等地。这种服饰花纹鲜艳华美,色彩对比明快和谐,是畲族服饰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女子发式主要分为少女和已婚妇女两种,中老年妇女与青年妇女的梳法基本一样,仅外形略异。少女头是用红色毛线束从左往右将发旋扎成股状斜盘于头顶。妇女头梳法复杂些,事先得准备一个全长约65厘米,前端三分之一处弯曲的饰物,其内部是竹木类或铁线等细长硬物,外扎红布条。梳时将发饰固定树立于头顶,并用毛线束于额顶成一前突状或圆盘状。中老年妇女发髻不加发饰,直接将蓝色或黑色毛线团盘于额顶,呈扁螺状。妇女头髻被称为“凤头髻”,象征凤凰的丹冠。

畲族女子头簪

衣饰包括上衣、围兜、腰带、短裤、绑腿和花鞋等。女式上衣均为黑色大襟交领式,两旁开深衩,后裾长于前裾,衣衩衣裾内缘绲白边,盛装时别出于外,通身无扣,仅在右衽襟角有两条白色系带。年轻妇女喜在领口、两襟、袖端饰宽大的机绣花边,胸襟的花边占了上半身衣服的三分之二以上,宽达20厘米。盛装的胸部左右两襟各有一块半圆形装饰用的银扁扣。吊着五个小铃铛。围兜有素面和绣花两种,年轻姑娘的绣花围兜中央绣上下两组分别对称的图案,四个角的图案均为扇形,中心部位有的留出黑底,有的也绣花纹,兜边绲绣三组红白相间的直线纹。图案多为各种带叶花卉蔓枝纹、变形凤鸟、蝴蝶、鲤鱼、吉祥语等,色彩明亮,冷暖色对比鲜明,显得明快清新。银饰除扁扣、凤冠银饰等配件外,主要有耳坠、手镯、戒指等。

结婚打扮与平时的盛装不同。女子下身围宽大的素面黑色围裙,头戴被称为“髻”的头冠。头冠由冠身和尾饰两部分组成。冠身为一个17厘米长的中空竹筒,上裹红布,外织银片,铭双鸟纹、莲花纹、宝相花纹等。正面为变形龙头纹,还翘着一根细长的银鼻,鼻头饰长缨珞。冠身饰红色苎布罩饰,中部突起,尾部伸出。冠前部左右两侧各垂两条蓝色琉璃珠长串饰,另各有两条琉璃珠串饰与尾饰连接。尾饰由顶部呈凹犄状的

四齿发簪和外蒙红绸及细苎布的竹篾制成的平鳍状饰,有弹性,戴时上下摆动,很美观。尾饰上有银链和银簪,另外还有长、短银质及牛骨簪。结婚时头冠戴在发饰顶部,尾饰插于发饰后柄上。

鞋子为黑色素面布底平头鞋,鞋面中脊绣红点,称为“丹鼻鞋”。

银饰主要包括各种妇女簪、少女簪、问号形大耳饰、小勺状耳扒、手镯、戒指以及遮面银帘。这种银帘是头冠的附件,它由一块横式长方形银片挂连九串银饰片、顶部耸立双龙抢珠银饰组成。银串饰片大小形状花纹各异,大银片吊小银片。

近几十年来,汉文化对畲族的影响有增无减。除畲族男性外,一些畲族年轻女性的传统民族服装也开始渐渐淡出,不断为各种时尚流行的汉式服装所取代。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