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塔寺庙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白塔寺庙会分类:【传统文化】 旧时北京一带汉族、满族、蒙古族等民族所举行的源于佛教祭祀的节会。农历每月逢五逢六举行,1922年改为公历每月逢五逢六举行。该寺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中迤东路北,相传始建于辽道宗寿昌二年(1096年),后毁于兵燹。元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敕令重建,名为大圣寿万安寺,因寺中建有白塔,俗称白塔寺。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该寺被雷火焚毁,仅存白塔。明天顺元年(1457年)重修,其规模不及元代的十分之一,并更名为妙应寺。明成化元年(1465年)、万历二十年(1595年)、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五十年(1785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宣统元年(1909年)以及民国十四年(1925年)、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多次修葺。内祀释迦牟尼、弥勒佛、燃灯佛、观世音、四大天王等神祗。每逢庙会,寺内外摊位林立,万商云集,游人香客成群结队,十分热闹。人们除于神前进香叩拜,以析神佑之外,还逛庙购物,听戏赏景。山门内外至天王殿前,主要排列着各种食品摊,其中有年糕、茶汤、枣卷果、蜜排叉、豆汁、油茶、粽子、冰镇凉糕、鸭蛋等,此外还有山货、毛掸、炊具、照相、日用百货、布匹成衣、儿童玩具等。二门附近为大鼓场,一个唱乐亭大鼓,另一个唱梨花片大鼓。二门东侧和西侧多为鞋摊、袜摊、儿童玩具摊。二门西夹道则布满鲜花摊和金鱼摊。在儿童玩具摊北,有棉布摊、香面摊、胡盐摊,二门西侧为京剧场,届时演出京剧。二门东侧为瓷器摊,豆汁摊。三门内为塔院,在塔院前有拉洋片、演双簧、说相声、唱什不闲等。塔院的西南角为茶汤摊,东南角为杂技场,此外还有气球摊、卦摊、棉花糖摊。塔院外西侧空场南部有万福堂小戏棚,万福堂北侧有一小戏棚,上演评剧。另外还有利用太阳光演电影的、吹洋号打洋鼓抓糖彩的、全家唱小戏的等。塔院东侧为小吃摊,主要有灌肠、凉粉、油煎萝卜丝饼等。塔院后侧的院落中有劈柴摊,还有鸽市、鸟市。在塔院北墙外,有蛐蛐罐摊、蝈蝈葫芦摊、鸟笼子摊。山门前两侧为家畜家禽摊和农副产品摊,在宫门以西马路北,还有十几家估衣铺。该庙会以商品齐全、游人众多、规模宏大而远近闻名,成为北京五大庙会之一。该庙会停办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 在阜成门大街路北,每月逢五、六两日开庙。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因土地庙庙会停办,花市改为长期集市,改为逢三、四、五、六日开市。1960年以后为现代商场所取代。庙会上出售各种传统食品,还有山货、小百货、布匹成衣、儿童玩具等,以木碗最有特色。此外,还有茶馆、医卜星相之流及鸟市。庙的二院历来是民间戏曲的表演场地,如戏法、评书、大鼓、双簧、什不闲等。 琉璃厂古书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