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皖南民居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皖南民居

分类:【中国民俗】

旧时皖南民居有三种类型:草房、矮瓦房、楼房。农村草房居多,为土墙或土坯墙,以竹、木为椽,盖为稻草或茅草,也有少数砖墙草屋顶的。一般民居大都依山修造,傍水结村。各家各户建房时,与邻居中隔封火墙,俗称“马头墙”。多为封闭式结构,四周围高墙,远远望去,似古城堡,为减少狂风侵袭,墙上都有“溜风洞”,似乎是统一的规划和设计。

皖南民居(胡晓洋摄)

在宣州、徽州一带,气候比较湿润,又有山区瘴疠之气,故民居多楼房。富裕家以楼上作为主要活动及起居场所,厅堂宽敞,有卧室、厢房,沿天井外则设“美人靠”。除大门外,每栋房子对外只开少数小窗,主要靠天井通光透风。这种民房结构是多层次的,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通风采光,雨水自天井水榭流入阴沟,意为“四水到堂”。天井对着堂厅,堂后是以中门相隔,设一堂二卧室。坐室后又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此为第一进。第二进房子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屋两个。第三、第四结构大体如前。此屋即所谓“三十六个开井,七十二个槛窗”的大住宅,宜于大家族居住。一般是一个支系住一进,门一闭,各家独户过日子;门一开,同一大门进出。

池州地区的富户房屋一色青砖柱梁结构,有明三暗六,两进两厢;窗户朝天井开设,高墙深院,便于防盗。楼上建左右前后相通的走廊,名为“走马楼”。丘陵与圩区贫者仅建茅屋二三间住,锅台连铺,十分简陋。较为多见的是在地势开阔、山水适宜的地段,建有庄园式村落,村内各家墙壁连接一起,门前有甬道连通;甬道顶钉椽加瓦,村头村尾,串通一气。城镇商户则多建由木柱、桁栅、楼板等组成的两屋楼的门面房,上屋住店员兼作货栈,下开排门作店铺;沿街道房屋鳞次栉比,两边门户相对,形成一家挨一家的城居格局。

祁门一带居民,大都来自江北各地,聚族而居者少,大都是杂姓人家聚居一处,各自建筑楼房。一般为楼上、楼下各三间,中间为厅,两侧为厢房。厅前开天井,以通风透光。有的上下各五间,厅堂为前后厅,厅堂进餐、待客,厢房为卧室或杂屋。

黟县一带民居,多承清代建筑,式样变化颇多。有明、暗间,廓步三间,回廓三间,四合,廓步四合等。一个村落数百幢房屋,而建筑完全相似者极少。

皖南古民居(胡晓洋摄)

宣州、徽州、黟县一带民居大多有小庭院,铺以鹅卵石,形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富裕家庭还建假山、鱼池、花台,栽种四季花草。在门楼、门框、门窗、天花板及梁柱上,都雕刻和漆绘精美的花草或神话人物造像。

现存皖南明清民居,主要分布在歙县、黟县、绩溪县、屯溪区、泾县、休宁县、徽州区、黄山区等地,多为明代中叶以后的建筑。这些建筑,如徽州区西溪村的老屋阁及绿绕亭,歙县渝坑村的方春福宅,南乡街口村的张林福宅,屯溪的程大位故居、程氏三宅等是以单位存在;徽州的潜口民宅、黟县的西递村、宏村的民宅等是成群地组以村落的形式存在。这些民居,以天井为中心,以三间式为基础,连接组成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三间一进楼房、三间两进楼房(两组三间式相合的组合)、三间两进堂(前后各一个天井)、三间三进式楼房四种。多为两层,少数为三层,均以木材为构架,承托屋顶或楼屋重量,墙体不承重,只起围炉、限隔作用。

上述这些民居有紧凑疏朗的庭院,院四周多筑高墙,院中有石、木、花、水等。民居以天井为中心,其作用为采光、通风、承接和排除屋顶流下的雨水,将自然空间引入建筑内。天井之下为明塘,石砌成池,承接雨水并由阴沟排出户外。围护墙两侧山墙早期为硬山搏风墙,明代中期以后渐为马头墙代替,到清代山墙超过屋脊。室内有装饰丰富的木构架,以抬梁式为主,承重大梁中间略拱起,两端以粗大的立柱支撑。大梁两端以及梁托、叉手等,常雕刻成各种图案,内容有神仙、人物、走兽等,并髹以桐油,显得古朴典雅。其他各类构件也都有考究的雕饰。砖雕主要用于门罩、门楼、八字墙及马头墙的顶端。木雕范围广,在木构架、门窗、栏板、室内陈设等上面均有。石雕多用于厅堂的台阶、柱础、明塘的栏杆以及配置于民居群体中的牌坊、祠堂、亭台等。民居依山临水的布局,借助自然山水的布置,与周围环境巧妙结合,形成优美的村镇风貌。

老屋阁老屋阁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村,明代中叶建筑,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下层矮,上层高,占地342平方米,另有490平方米的后院,坐东北朝西南。五间两进,口字形四合院。通面阔17.7米,通进深19.4米。前进楼下明间为门厅,后进楼下明间为客厅,大门位于中轴线上。狭长的天井中央有石板砌成的水池。楼梯单跑,设在左侧廊屋中。宅正面为水平高墙,下方正中为大门,上建门罩。用水磨砖做成外突的线脚,顶上覆瓦檐,侧立面采取不对称方式,与水平形高墙相结合。前进房高6.84米,后进8.94米。后进为进深9檩,梁架结构在明间缝檐柱与金柱之间,用月梁式的双步梁,梁的两端插入柱身处,用丁头拱承托,拱眼内有精美雕花一朵。在雕饰化的梁架上,承受脊瓜柱与五架梁上瓜柱用莲瓣式平盘上;山面梁架瓜柱下端收杀做成鹰嘴形。在背檩底下则用雕花替木及拱二跳承托。柱子作棱柱形,分三段,从中段开始,向上下两端收小,下端直径比上段三等分的中央部分略小。檐柱向外挑出少许部位,立有雕工华丽的垂莲柱,上端有外檐斗拱,承托屋檐重量,华拱二跳向外挑出。第一跳斗心,出横拱与中央齐心半承托罗汉坊。第二跳华拱直接承托撩檐坊,无厢拱。所有华拱皆单材,四瓣卷杀,在撩檐坊。罗汉坊与承托物的斗拱之间,均有替木承托,楼面为梁上架搁栅。上铺楼板,架栅为整根圆木。楼面外缘突出檐柱少许,挑出部位用梁头承托。上屋窗口下装栏板一周,面临天井,拼缝用扁圆形木条压住。楼梯装置栏杆,形制略似宋式重台钩栏,所有木框部分的棱角作45度斜面,框格之间嵌有镂空花板,望柱头雕有含苞欲放的莲瓣。宅内不用天花,阁栅外露。梁架至地面作无光黑色,楼下梭柱有麻状纤维包裹,外髹漆,也黑色。

西递村清代民居建筑群位于黟县城东八公里处,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122幢房屋。村前矗立着一座巍峨壮观的石坊。村中有正街、横路街、后边溪三条街和40多条胡同。所有街巷皆铺淡青色石板,前后两股溪水,在石砌的溪床中沿村流淌。小溪两旁的高墙深院隔溪相峙,以成块的长条石板砌桥相通。村中央的敬爱堂,是一座跨度30米的砖木结构建筑,下厅两根6米高的黑色大理石柱与上厅两根巨大的白果木柱相对衬,承托着规整的梁架。溪水似带,成弧形绕祠堂而过。前后溪水相衬托,上下村相呼应,曲折萦回,环境宜人。

章渡吊栋阁章渡吊栋阁在泾县西南,俗称“章家渡”,古有“西为一镇”之称。章渡老街民居,沿江临水筑屋,后柱落水支撑架板齐岸,屋架构筑其上,下空上实,有“江南千条腿”之称,俗名为“吊栋阁”。现老街旧貌犹存。

老屋(胡晓洋摄)

黟县西递村一隅(胡晓洋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