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盖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盖头

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面纱”。旧时西北穆斯林女子结婚时盖头的巾。即穆斯林妇女遮面护发的头巾,从头顶直垂后肩部或至腰部。源于伊斯兰教把妇女头发列为“羞体”。《古兰经》规定:“你当告诉众穆民女子,俯首下视,遮其羞体”,“当令她们把头巾垂在衣领上,不要露出头发”。故以其遮盖之。在回、东乡、撒拉、维吾尔、哈萨克等族中,盖头的颜色因年龄和地区,略有不同。少女和年轻妇女戴绿色,中年换成黑色,老年者尚白色。多用纱、绸、绒等料制作,既为装饰品,也起到护发防风避沙的作用。故天长日久,演变成穆斯林妇女日常的衣饰。

妇女出门时用来蔽头的面巾或披肩。宋代盛行,由唐代的帷帽发展而来。 宋代周《清波杂志》:“妇女步通衢,以方幅紫罗障蔽半身,俗谓之盖头,盖唐帷帽之制也。”一般用薄质纱罗作成。盖头后作女子出嫁之用,亦有遮掩的意义。原只为平民使用,后中、上层妇女亦循用,则纯属装饰性。明、清以来盖头一般只限于女子出嫁时使用。婚后仍用盖头者,在平民中已不多见。

宋代妇女服饰。起源于唐代的幂,但比幂小,方五尺,以皂罗制成,富贵之家用销金作装饰。其使用方法为:戴时可直接盖在头上,遮住面颜;也可将其系在冠帽上,挡住风尘飞沙。另外,盖头还是古代举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饰物,成婚之日,女子以此蒙住头面,由新郎揭开盖头,新娘方可露出脸面。这种风俗从宋起一直流传至今。

宋代妇女头饰。由唐代帷帽演变而来。多以五尺方幅紫罗或皂罗制成。可直接盖在头上,亦可将其系在冠上,以遮蔽面颜以至上半身,用于妇女步行或乘骑外出时。著丧服者,则以三尺方幅布或白碧绢为之。时妇女结婚亦盛行服盖头。富贵之家或用销金装饰其上。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记当时风俗:婚礼前三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五男二女花扇、花粉笔、洗项、画彩钱果之类”;婚礼时,两新人并立堂前,“请男家双全女亲以秤或用机杼挑盖头,方露花容,参拜堂次诸家神及家庙”。此风俗一直沿续至明清。

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妇女遮头护面的头巾。主要流行于西北地区和云南、福建等回族聚居区。形似披风帽,多用柔软的纱绸制作。戴在头上以后能遮住头发、耳朵、脖子,只露出面部。一般的戴法是先把头发盘在头顶或脑勺后,戴上白色的圆撮口帽,然后再戴上盖头。其颜色、式样有比较明显的年龄标志,少女一般戴绿色的,婚后生了小孩的妇女戴黑色的,有了孙子或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老年人的比较长,要披到背心处,少女和中年妇女的比较短,只披到肩上。少女的还喜欢嵌金边,绣上风格素雅的花草图案,显得清新、秀丽、明快悦目。戴盖头的习俗,主要受阿拉伯国家妇女习俗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在阿拉伯地区,原来风沙很大,水源少,人们平时难以及时沐浴净身,为了防风沙,讲卫生,妇女们便缝制了能遮面护发的面罩。我国的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妇女虽已弃用面罩,但根据伊斯兰教的要求,仍以头巾护住头发、耳朵和脖子,所以逐渐形成了戴盖头的习惯。如果把头面露在外面,就会被认为是失去了“依玛尼”(信仰)。

亦称为“面纱”。穆斯林妇女的遮面护发头巾。从头顶直垂肩部。此称始见于明*马欢《瀛涯胜览》。源于伊斯兰教把妇女头发列为“羞体”。《古兰经》规定:“你当告诉众穆民女子,俯首下视,遮其羞体”, “当令她们把头巾垂在衣领上,不要露出装饰” 故以其遮盖之。其颜色因年龄和地区略有不同, 在中国西北部回、撒拉、东乡等族地区,少女和年轻妇女戴绿色,中年换黑色,年老者尚白色。多选用纱、绸、绒等料制作,成为装饰品, 也起防沙保洁作用。已成为民族习惯。

我国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的穆斯林妇女遮面护发头巾,也叫“面纱”。源于伊斯兰教把妇女头发列为羞体,要把头发、耳朵、脖子用盖头遮盖起来,如果把头面露在外面则是违反教规,所以逐渐形成妇女戴盖头的习俗。现在妇女戴面纱已成为一种民族习惯,宗教意义已经消失。盖头的颜色因年龄和地区的不同而各有特点,少女和年轻妇女戴绿色的,婚后有了孩子便戴黑色的,年老者则戴白色的。年老的较长,可披到背处,年轻的较短,只披到肩部。其材料多选用精美、柔软、透明的纱绸,少女所戴的盖头上还喜欢绣上风格素雅的花草图案。盖头既有防风沙、遮面护发的作用,又可作为装饰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旧时中国妇女结婚时盖头的纱巾。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嫁娶”:(两新人)“并立堂前,遂请男家双全女亲,以秤或用机杼挑盖头,方露花容。”盖头源于唐代幂(一种笼形纱巾,从帽顶往下罩住面容与身体),方五尺,以皂罗制成。富贵之家也以销金为饰,戴时,可直接盖在头上,遮住颜面;如婚礼借穿凤冠(实际上是花冠)霞帔,则系于冠上。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近代。

回、撒拉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妇女使用的头巾,用来遮头、护发,主要遮盖头发、脖子、耳朵,露出面孔。此俗源于伊斯兰教《古兰经》的规定,妇女必须遮盖羞体,头发属于羞体之列。盖头用布、丝绸或棉纱等料缝制而成,分绿、黑、白色,女青年戴绿色,中年妇女戴黑色,老年妇女戴白色。青年和中年妇女的盖头较短只披到肩上,老年人的盖头则较长,披到背心处。现代社会的城镇回族妇女戴示意“盖头”的头巾,用丝、绸、纱、绒等料做成。

撒拉族妇女头上戴的盖头依年龄不同而在颜色上也有所区别,少妇戴绿色盖头,象征朝气蓬勃、欣欣向荣;中年妇女戴黑色盖头,象征沉稳持重、成熟练达;老年妇女戴白色盖头,象征白净无瑕、朴素自然。盖头的面料一般是纱绒、丝绒或平绒,盖头底下是白色或粉红色的“包头”,将头发梳好盘在后脑勺,用包头巾包住,再戴盖头。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