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社会存在本体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社会存在本体论分类:【文化精萃】 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对其一生曲折的理论研究道路的总结。原载《卢卡奇全集》。作者通过这部著作总结了他走向马克思主义道路的整个理论发展,纠正了自己的前期,尤其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理论偏颇,试图创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本体论学说。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约130余万字,先后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出版,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着重大影响。主要内容有: (1)首先承认了“自然辩证法”,认为《历史与阶级意识》怀着理论上的偏见而抛弃了“自然辩证法”的做法,是一个反恩格斯和列宁的根本错误;认为自然本体论不再是社会本体论的混淆,而是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必要前提。“社会存在本体论只能建立在自然本体论的基础上……对自然辩证法的真正理解是必要的前提”。(2)存在的一般问题。存在既不是现象学派抽掉现象后剩余下来的“纯存在”,也不是唯心主义的精神存在,存在就是我们当前现存的这个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共有三种逐渐上升的存在方式,即无机物存在、有机物存在和社会存在。三大存在类型的这种并存是社会存在和人类实践的基础,因此正确的本体论必须以对每种存在方式的特性以及对它们相互关系的认识为前提。无机物的存在只能转化而不能消灭,有机物是一种由内在力量推动着的综合体,它的基本规定是个体的产生和消灭。而社会存在除了自然界的一切规律都起作用外,还出现了更新的精神因素-意识。在卢卡奇看来,重要的不在于出现了意识,而在于意识一出现就不是第二性的东西,它和物质不可分割的结合在一起, 自始至终参与着社会构成的过程。 (3)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基础-劳动范畴。实践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物质生产的实践对社会存在性质起决定性作用,强调人的实践活动-劳动的有意识的、设定目的的性质。以个人的劳动过程为依据,以物质的决定性和中介为基础,认为劳动包括了社会存在新事物的所有规定。劳动不仅是社会存在的原型,而且是社会实践的原型,因为通过劳动实现的正是人们计划中的目的或叫做目的物质化。这样,劳动被规定为设定目的的活动,社会存在就是目的的设定和由此而产生的因果关系系列的结果。同时人的劳动作为目的的设定,又表达了人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无条件存在的,它必须服从“物质世界的因果规律”,并推动“客观的自然力量”发挥作用。因此,劳动的目的论总是和自然的因果关系协调一致的。这样就可以消除必然和自由的传统对立。劳动因此成为社会实践的本体论基础。实践作为新存在形式的基础范畴,描绘了新存在形式全新类型的普遍性。只有从实践及其前提、本质、结果等本体论研究出发,才能理解社会存在所有现实的重大标志。(4)唯物史观的辩证法内容,提出马克思理论特别是辩证法的历史性问题和类属性问题。在此意义上,具体考察了自然的和社会的辩证法,存在和意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劳动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并试图从社会存在的性质方面把握人的生存条件在历史发展中的总体性,说明社会存在的可能性正基于自觉行动的个人和个人对自然的积极的改造。此外,该书对新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现象学、神秘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的本体论也进行了考察,对马克思理论中的总体性、异化和意识形态等问题也进行了阐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